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臭氧发生器机组的制作方法

臭氧发生器机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1-09-18 03:08:52

相关推荐

臭氧发生器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级氧化装置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对环境治理的重视,高级氧化技术在污水治理,烟气脱硫脱硝中都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在污水和自来水的处理大量用到了高级氧化技术。而目前高级氧化技术最多的是用在污水和自来水处理中,水处理工艺需要进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物理处理,也就是采用沉淀、吸附、过滤等方法对难溶物进行处理。二级处理是生化处理,利用生物的好氧特性和厌氧特性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是这样处理的污水还是达不到排放标准,所以要对污水进行三级深度处理,三级处理的方法有高级氧化技术、反渗透法、膜处理等。而高级氧化是现在应用最多的方法,臭氧净化污水又是高级氧化中被广泛使用的方法。

臭氧作为一种高级氧化气体是一种很强的杀菌剂,分解会成氧气,无二次污染,是绿色的理想气体。

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臭氧的氧化作为高级氧化技术中的一种,具有效果好,易制备的优点,而被大量的用于污水的三级处理中。此外,臭氧对于漂白、脱色、脱硫脱硝也是能达到十分理想的效果,所以需要大量的臭氧来满足市场的需要。臭氧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稳定的高级氧化气体,在常温下,15-30分钟就会完全分解,所以不能长期储存。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总的来分有两种类型的臭氧发生器,即板式和管式。管式臭氧发生器已经历经了很长的历史,是以前臭氧发生器产品中被广泛使用的,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要,板式臭氧发生器有了更好的应用前景,板式臭氧发生器显得更加成熟和稳定。

现有技术中的板式臭氧发生器技术多采用管式设计,该技术使得臭氧发生器占地面积大,维修不方便,不适用于频繁启停的工况。同时,传统的板式臭氧发生器单体放电模块的尺寸较大,且冷却水通道设计不合理,导致放电模块的散热空间需求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机组,可以实现对放电模块的稳定、精准的调整,可调性强;并且在维持高臭氧产量的同时,减小了机组的占地面积,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主体,所述机柜主体内设置有彼此隔开的多个腔室;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多个腔室中的控制系统模块,多个电源模块和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其中,所述控制系统模块用于监测和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机组的运行状态,所述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包括多个放电单元,用于根据电源电压产生臭氧,所述多个电源模块与所述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分别连接,并且各自包括多个电源单元,与相应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多个放电单元分别连接以提供电源电压。

优选地,所述多个电源模块分别控制所述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开启和断开,每个电源模块的多个电源单元分别控制每个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多个放电单元的开启和断开。

优选地,所述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多个放电单元位于共用的放电室中,并且共用气体管路。

优选地,所述臭氧发生器机组还包括:吊环,所述吊环与所述机柜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机柜主体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机柜主体上还设置有:把手;多个指示灯,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监测电源模块中多个电源单元的工作状态;多个第一标识牌插槽,对应于多个指示灯,用于插置相应的标识牌;多功能表,用于对臭氧发生器机组的电压、电流和/或气压进行监测;主开关,与控制系统模块连接,用于控制臭氧发生器机组的启停。

优选地,每个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组件,包括多个电源单元,用于提供多个电源电压;以及变压器,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源电压进行变压转换。

优选地,每个所述臭氧发生器模块包括:水气系统组件,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多个分配管道,所述多个分配管道通过硬管与外界的水/气管道连接;臭氧发生器组件,包括多个放电单元,每个放电单元通过软管与相应的所述分配管道连接,用以实现水/气循环。

优选地,所述放电单元包括:交替排列连接的多个冷却板、多个弹性介质和多个放电极板,所述多个冷却板、多个弹性介质和多个放电极板的同一侧面连接有第一分配盒与第二分配盒,其中,所述弹性介质位于所述冷却板与所述放电极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配盒与所述第二分配盒通过软管分别与多个分配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个分配管道包括:进水管道、进气管道、出水管道以及出气管道。

优选地,所述弹性介质包括:多个第一凹槽,间隔的设置于所述弹性介质的第一表面,用于提供放电间隙;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弹性介质的第二表面;以及多个定位脚,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的两个侧边。

优选地,所述弹性介质还包括:电缆焊孔,设置于所述弹性介质中部一侧,并贯穿所述弹性介质;第一凸起,设置于靠近所述电缆焊孔的所述弹性介质侧边,用于提供安装定位。

优选地,所述冷却板包括:冷却通道,设置于所述冷却板内部;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冷却板的第一侧面,并与所述冷却板的内置冷却通道连通,用于实现所述冷却板内冷却液的水循环。

优选地,所述冷却板还包括: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冷却板的第一表面,用于放置弹性介质;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多个固定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用于固定弹性介质的多个定位脚;多个第一凸起,间隔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的上表面,用于对放电极板和/或弹性介质提供硬质支撑,以及实现气流分配;多个第二凸起,间隔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上表面,用于对放电极板和/或弹性介质提供硬质支撑,以及形成气体流通通道;以及多个螺丝孔,间隔的设置于所述冷却板的侧边边缘,并贯穿所述冷却板,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平行。

优选地,所述多个固定槽为长条形,且与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凸起的上端面与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互平行;部分所述第二凸起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边连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凸起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侧边连接;所述第二凸起的长度小于与其平行的所述第二凹槽的侧边长度的二分之一;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位于同一直线。

优选地,所述冷却板还包括: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冷却板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进水口为备用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优化了臭氧发生器机组中放电单元的结构,减小了单个放电单元的尺寸,以及在控制尺寸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放电单元中的冷却剂通道和控制放电间隙,确保了体积缩小的同时,臭氧产量不会减少。同时通过多个电源单元与多个放电单元的一对一控制,实现了对臭氧发生器模块的稳定、精准控制,可调性强。

在臭氧发生器机组中设置了多个电源模块和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提高了臭氧产量。同时根据相应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的自动轮换机制,和内部模块的自动切换启停。

采用模块化的安装形式,优化了臭氧发生器机组的结构,减小了占地面积;通过抽屉式的电源模块设计,和在滑轨上可推拉的安装臭氧发生器模块,使得该机组的维修方便。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单体尺寸为宽600mm~800mm,高2000mm~2200mm,深600mm~800mm的臭氧发生器机组的设计,和单台机组每小时最小1kg的臭氧产量。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a)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机组的正视图;

图1(b)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机组的侧视图;

图1(c)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1(d)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2示出图1中臭氧发生器模块的结构俯视图;

图3(a)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介质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介质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a)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b)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板的正视图;

图4(c)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a)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机组的正视图,图1(b)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机组的侧视图,图1(c)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图1(d)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如图1(a)至图1(d)所述,本实施例中,臭氧发生器机组包括机柜主体1及机柜门2。

其中,机柜主体1具有多个表面,且在机柜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彼此隔开的多个腔室,用于放置相应的模块组件。进一步地,臭氧发生器机组中的模块组件包括:控制系统模块6、多个电源模块7以及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8。

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模块6用于监测和控制臭氧发生器机组的运行状态;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8包括多个放电单元811,用于根据电源电压产生臭氧;多个电源模块7与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8分别连接,并且各自包括多个电源单元713,与相应臭氧发生器模块8的多个放电单元811分别连接以提供电源电压。其中,控制系统模块6、多个电源模块7以及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8之间通过电连接线以及连接管道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电源模块7分别控制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8的开启和断开,每个电源模块的多个电源单元713分别控制每个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多个放电单元811的开启和断开,可以实现稳定、精准的控制,且可调性强。

进一步地,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多个放电单元811位于共用的放电室中,并且共用气体管路。可方便对气体的管理和对相应腔室的密封,避免发生臭氧泄露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优选地,机柜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吊环3,在机柜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装置4。

优选地,机柜主体1由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机柜主体1包括分别设置在其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机柜门2和第二机柜门5,第一机柜门2和第二机柜门5与机柜主体1之间均为活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机柜主体1的多个腔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机柜主体1包括分别设置在其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机柜门2和第二机柜门5,第一机柜门2与机柜主体1之间为活动连接;第二机柜门5为挡板,与机柜主体1之间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优选地,在挡板上设置有把手,以方便挡板的拆卸。

进一步地,在机柜主体1上还设置有多个指示灯21、多个第一标识牌插槽22、多功能表23、主开关24以及把手25。

多个指示灯21与电源模块7连接,用于监测电源模块7中多个电源单元的工作状态。

多个第一标识牌插槽22对应于多个指示灯21,用于插置相应的标识牌。

多功能表23用于对臭氧发生器机组的电压、电流和/或气压等进行监测。

主开关24与控制系统模块6连接,用于控制臭氧发生器机组的启停。

把手25位于靠近第一机柜门2的侧边边缘的位置。

控制系统模块6具有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其中,手动控制模式为通过手动控制各个开关来实现对臭氧发生器机组的控制;自动控制模式可通过编程实现机组的自动轮换机制,和机组内部模块的自动切换启停。

多个电源模块7均为高频高压电源,每个电源模块7均包括电源组件71和变压器72。电源组件71与变压器72之间通过插拔件实现电连接。

电源组件71为抽屉式电源,每个电源组件71包括多个电源单元713,和与该多个电源单元713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标识牌插槽712,多个第二标识牌插槽712用于对多个电源单元713进行标识。该多个电源单元713可通过相应的控制开关实现单独工作。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在电源组件71上的把手711可将该电源组件71拉出或推入臭氧发生器机组,安装简单,维修方便。

进一步地,电源组件71中的多个第二标识牌插槽712与机柜主体1上的多个第一标识牌插槽22相对应。

变压器72可拆卸的固定在相应腔室内,用于实现对电源模块输出电压的变压转换。

每个臭氧发生器模块8均包括臭氧发生器组件81和水气系统组件82。

参考图2,图2示出图1中臭氧发生器模块的结构俯视图,水气系统组件82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多个分配管道,该多个分配管道包括进气管道821、进水管道822、出水管道823以及出气管道824,和该多个分配管道通过硬管与外界的水气管道连接,同时,每个分配管道上均设置有多个开口。

臭氧发生器组件81包括多个放电单元811,该多个放电单元通过固定支架812固定,且每个放电单元811均包括进水口、进气口、出水口和出气口,并分别通过软管与水气系统组件82中相应的分配管道连接,以实现臭氧发生器机组的水气循环。

优选地,每个臭氧发生器模块8可拆卸的固定在相应腔室的可推拉的滑轨9上,进而将臭氧发生器模块8快速的从机柜内拉出或安装,安装简单,维修方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每个电源单元713均对应连接一个放电单元811,由一个电源单元单独控制一个放电单元811,精准、稳定,且可调性强。在发生故障时,只有相应故障的放电单元停止工作,避免了对其它的放电单元的影响,造成全体停机的情况。同时可通过相应的电源指示灯排查故障单元,检查、维修方便。

同时,本实施例中,臭氧发生器机组采用模块化的安装形式,优化了机组结构,减小了占地面积。

图3(a)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介质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b)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介质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放电单元811均包括多个分配盒、多个冷却板8112、多个弹性介质8111以及多个放电极板。冷却板8112和放电极板交替排列连接,并且在冷却板8112和放电极板的同一侧面上固定地连接有第一分配盒与第二分配盒。第一分配盒和第二分配盒与冷却板8112和放电极板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分配盒和第二分配盒与多个分配管道之间通过软管连接,用于实现放电单元811与水气系统组件82的水气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分配盒和第二分配盒均包括进水/气口以及出水/气口,第一分配盒的进水/气口通过软管与进水管道822和进气管道821连接,第一分配盒的出水/气口与冷却板8112和放电极板的进水/气口连接;第二分配盒的进水/气口与冷却板8112和放电极板的出水/气口连接,第二分配盒的出水/气口通过软管与出水管道823和出气管道824连接。

弹性介质8111置于冷却板8112与放电极板之间,如图3(a)和图3(b)所示,弹性介质8111包括多个表面。

在弹性介质8111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凹槽81111,用于提供放电间隙;在第一表面中部一侧设置有贯穿弹性介质8111的电缆焊孔81113;以及在靠近该电缆焊孔8113的弹性介质侧边设置有凸起81112,该凸起81112用于安装定位,以方便安装;在弹性介质8111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和在第二凹槽相对的两个侧边上设置有多个支撑脚81114。

可选地,第一凹槽81111为长条形凹槽,第二凹槽为矩形凹槽,且第二凹槽的凹槽表面面积大于该多个第一凹槽81111的表面面积之和。

弹性介质8111用于确保外置冷却板8112的刚性和温度形变不会破坏放电极板,同时给予放电极板支撑,确保放电间隙不变。

图4(a)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b)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板的正视图,图4(c)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板的侧视图。

如图4(a)至图4(c)所示,冷却板8112包括多个表面,在其第一表面的边缘间隔的设置有多个贯穿冷却板8112的螺丝孔81122,用于实现冷却板8112与放电极板的连接;多个螺丝孔81122之间的第一表面区域被设置为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凹槽。其中,冷却板8112的第一凹槽用于放置弹性介质8111。

第一凹槽具有多个侧边,其中,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平行,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平行,且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上端面低于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的上端面。在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设置有固定槽81121,用于固定弹性介质8111的多个支撑脚81114;在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上端面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多个第一凸起81124,用于对放电极板和/或弹性介质提供硬质支撑,以及实现气流分配。

在第二凹槽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二凸起81123,一部分第二凸起81123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凹槽的第三侧边连接,另一部分第二凸起81123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凹槽的第四侧边连接;每个第二凸起81123的长度均小于与其平行的第二凹槽的侧边长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凸起81123用于对放电极板和/或弹性介质提供硬质支撑,和形成气体流通通道(即放电间隙),以实现最佳的气体流动。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81124与第二凸起81123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起支撑作用,同时也用于确保放电间隙不变。

优选地,固定槽81121与第二凸起81123均为长条形结构,且固定槽81121与第二凸起81123相互平行。

优选地,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凸起81123位于同一直线。

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一凸起81124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二凸起81123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冷却板8112内部设置有冷却通道。其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包括进水口81125、备用进水口81126以及出水口81127,进水口81125和备用进水口81126用于向冷却板8112中注入冷却液(如水),出水口81127用于流出冷却液(如水),实现水循环。

进一步地,备用进水口81126在正常情况下会封堵,当进水口81125异常时可由备用进水口81126进行冷却液的注入。

冷却板8112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可以确保在放电单元的体积减小的情况下,臭氧产量不会减少。

综上,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的安装形式,优化了臭氧发生器机组的结构,减小了占地面积。并在确保体积减小的同时,提高了臭氧产量。并根据相应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的自动轮换机制,和内部模块的自动切换启停,保证了对臭氧发生器模块的稳定、精准控制,可调性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实现单体尺寸为宽600mm~800mm,高2000mm~2200mm,深600mm~800mm的臭氧发生器机组的设计,和单台机组每小时最小1kg的臭氧产量。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含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柜主体,所述机柜主体内设置有彼此隔开的多个腔室;以及

分别位于所述多个腔室中的控制系统模块,多个电源模块和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

其中,所述控制系统模块用于监测和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机组的运行状态,

所述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包括多个放电单元,用于根据电源电压产生臭氧,

所述多个电源模块与所述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分别连接,并且各自包括多个电源单元,与相应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多个放电单元分别连接以提供电源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源模块分别控制所述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开启和断开,每个电源模块的多个电源单元分别控制每个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多个放电单元的开启和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多个放电单元位于共用的放电室中,并且共用气体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机组还包括:

吊环,所述吊环与所述机柜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机柜主体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主体上设置有:

把手;

多个指示灯,与电源模块连接,用于监测电源模块中多个电源单元的工作状态;

多个第一标识牌插槽,对应于多个指示灯,用于插置相应的标识牌;

多功能表,用于对臭氧发生器机组的电压、电流和/或气压进行监测;

主开关,与控制系统模块连接,用于控制臭氧发生器机组的启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源模块包括:

电源组件,包括多个电源单元,用于提供多个电源电压;以及

变压器,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源电压进行变压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臭氧发生器模块包括:

水气系统组件,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多个分配管道,所述多个分配管道通过硬管与外界的水/气管道连接;

臭氧发生器组件,包括多个放电单元,每个放电单元通过软管与相应的所述分配管道连接,用以实现水/气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包括:交替排列连接的多个冷却板、多个弹性介质和多个放电极板,

所述多个冷却板、多个弹性介质和多个放电极板的同一侧面连接有第一分配盒与第二分配盒,

其中,所述弹性介质位于所述冷却板与所述放电极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盒与所述第二分配盒通过软管分别与多个分配管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配管道包括:进水管道、进气管道、出水管道以及出气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介质包括:

多个第一凹槽,间隔的设置于所述弹性介质的第一表面,用于提供放电间隙;

第二凹槽,设置于所述弹性介质的第二表面;以及

多个定位脚,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的两个侧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介质还包括:

电缆焊孔,设置于所述弹性介质中部一侧,并贯穿所述弹性介质;

第一凸起,设置于靠近所述电缆焊孔的所述弹性介质侧边,用于提供安装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包括:

冷却通道,设置于所述冷却板内部;

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均位于所述冷却板的第一侧面,并与所述冷却板的内置冷却通道连通,用于实现所述冷却板内冷却液的水循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还包括:

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冷却板的第一表面,用于放置弹性介质;

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多个固定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用于固定弹性介质的多个定位脚;

多个第一凸起,间隔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的上表面,用于对放电极板和/或弹性介质提供硬质支撑,以及实现气流分配;

多个第二凸起,间隔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上表面,用于对放电极板和/或弹性介质提供硬质支撑,以及形成气体流通通道;以及

多个螺丝孔,间隔的设置于所述冷却板的侧边边缘,并贯穿所述冷却板,

其中,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平行,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槽为长条形,且与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互平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凸起的上端面与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互平行;

部分所述第二凸起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边连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二凸起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侧边连接;

所述第二凸起的长度小于与其平行的所述第二凹槽的侧边长度的二分之一;以及

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位于同一直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臭氧发生器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还包括:

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冷却板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进水口为备用进水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器机组,包括机柜主体,机柜主体内设置有彼此隔开的多个腔室;以及分别位于多个腔室中的控制系统模块,多个电源模块和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其中,控制系统模块用于监测和控制臭氧发生器机组的运行状态,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包括多个放电单元,用于根据电源电压产生臭氧,多个电源模块与多个臭氧发生器模块分别连接,并且各自包括多个电源单元,与相应臭氧发生器模块的多个放电单元分别连接以提供电源电压。可以实现对放电模块的稳定、精准的调整,可调性强;并且在维持高臭氧产量的同时,减小了机组的占地面积,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郭东方;陈春杰;高奇文;戴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乐清境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6.06

技术公布日:.02.28

如果觉得《臭氧发生器机组的制作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