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华夏文化之“姓氏名字”的渊源

华夏文化之“姓氏名字”的渊源

时间:2022-11-22 06:57:30

相关推荐

华夏文化之“姓氏名字”的渊源

文 / 李博(光宇广贞)

汉文化里面,“姓氏名字”是四个分明的概念。

“姓”,带女旁,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产。古人以同姓为同族聚居,组成利益共同体。后来因故部分族人迁徙它处谋生,成为独立部落单位,为了与其它同姓族人区分,则自取“氏”。比如“赵氏”便是“姬姓”的分支,合称“姬姓赵氏”。

氏族也是由一个个的人来组成的。族人的称号便是“名”与“字”。“名”是大号,“字”是小号。家族内的男人都有“字”,但只有重要的人物才有资格取“名”;而女人则是什么都没有,因为女人是要嫁出去的,嫁出去就不属于这个家族了。

“姓氏”的演化

姓氏对于封建社会体系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同姓同宗,则共源于“姬姓”的“赵氏”和“祁氏”便是利益共同体,可以共同对付“李氏”。封建制度也正是建立在姓氏的基础之上。天下封姓建国,方国内按氏族划分家族、下级封国或部落。

正是由于姓氏与封建体制相辅相承,随着封建体制的解体,传统姓氏纽带也开始崩溃。历史步入东周战国之后,天下诸国变法,废除或削弱封建,人才流动加剧。人口的大规模变动和频繁地战乱破坏,使得姓氏关系的维系变得不再可能。为了生存利益,同姓氏族也开始互相攻伐,异姓氏族也开始彼此结盟。不仅如此,封建体制的消亡、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对姓氏体制造成了决定性的破坏,国家的百姓,从将相到平民,从组织结构上说,不再隶属于氏族家庭,而改隶属于国家;从社会职能来说,不再效忠于自己的姓氏,而效忠于君王的姓氏。于是,姓氏体系结构崩溃,姓氏不再分明。尽管在秦汉之交,封建体制有了一段“回光返照”,但是历史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最终,到了汉代,封建体制沦为中央集权体制的从属,姓氏得以合二为一,到今天,比如我说“我姓李”,指的是“我属于李氏”,至于我祖上姓什么,已经无从可考了。

“黄帝”的传说

“黄帝”,姬姓,公孙氏,名轩辕,字不明。黄帝诞生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历经三十五战,一统天下,成为华夏第一帝。黄帝为什么姓姬?这个问题有意思,就好像你问我为什么姓李,我只好说我爸姓李,我随父姓李……黄帝只是一个传说,他的姓,是被他的子孙给安上的,哈哈!

夏商周三代,夏与周都是华夏族政权,商是东夷族政权。姬姓周氏灭商建立周朝后,为了标榜自己是华夏族根正儿苗儿红的嫡系,姬周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做了很多手脚。首先,就把华夏族的第一帝——黄帝给安上了姬姓。由于有商末代君王纣英明神武,商人善战,为防有商后人东山再起,便只许商人经商,现在我们称“做买卖”为“经商”,就是由此而来。也正是由于“商人”源于东夷族商氏,属于“阶级敌人”,所以华夏文化始终贬视商业,尊周尚礼的儒家则公开骂商人是贱人,谁做买卖谁是狗!为了让天下和后世相信有商气数已尽,有周代商是天经地仪的,是政治正确的,便编造了商纣残暴无度,妲己是狐妖等故事。为了在文化上抵毁东夷族,则按照习惯束发髻于顶的东夷人下跪的模样造了一字——“鬼”。

“孟姜女”的传说

孟姜女,孟指排行老大,姜是姓氏,女是性别。因此孟姜女是说姜家的大女儿。古人家里面生的孩子多了,要排行,前四个孩子分列“伯(孟)、仲、叔、季”,这四个属于“字”,不是“名”。生了第五个孩子怎么办?这个孩子很惨,只能在家族里面挂个号,没资格排行,没资格进家谱,甚至会沦为下人,做他的哥哥们的仆人,喊他的哥哥们为主人。

所属分类:大汉文明

如果觉得《华夏文化之“姓氏名字”的渊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