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贝叶斯决策类条件概率密度估计:最大似然和贝叶斯参数估计

贝叶斯决策类条件概率密度估计:最大似然和贝叶斯参数估计

时间:2022-11-29 15:29:20

相关推荐

贝叶斯决策类条件概率密度估计:最大似然和贝叶斯参数估计

有监督参数估计是指已知分类器结构或函数形式,从训练样本中估计参数。

本文主要介绍贝叶斯决策(详见贝叶斯决策的过程)条件概率密度的有监督参数估计过程。方法有最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参数估计法。

最大似然估计

假设参数为确定值,根据似然度最大进行最优估计。

给定数据D1,D2...DcD_1,D_2...D_cD1​,D2​...Dc​表示不同类别的样本。假设每类样本独立同分布(i.i.d. 万年不变的假设),用DiD_iDi​来估计θiθ_iθi​,即对每个类求一个判别函数,用该类的样本来估计判别函数的参数。

注意区分特征空间和参数空间。参数估计的任务是得到p(x∣wi)p(x|w_i)p(x∣wi​)的形式,是在参数空间进行的。不妨设特征空间为d维,参数空间p维。

为了估计参数,需要如下几个步骤:

求似然(Likelihood)p(D∣θ)=∏k=1np(xk∣θ)p(D|θ) =\prod_{k=1}^{n}p(x_k|θ)p(D∣θ)=k=1∏n​p(xk​∣θ)

注意,上面这个式子针对的已经是具体的类别wiw_iwi​了,不要问www参数去哪了。另外,这里的n代表样本数目,要和前面的类别数目c区分开。这个式子很好理解,即出现我们当前观测到的样本概率,求使它最大化的参数即可。最大化似然max⁡θp(D∣θ)→▽θp(D∣θ)=0\max_θp(D|θ)→▽_θp(D|θ)=0θmax​p(D∣θ)→▽θ​p(D∣θ)=0

这个梯度是在p维参数空间求解,即▽θp=[∂∂θ1......∂∂θp]▽_θp= \begin{bmatrix} \frac{\partial}{\partialθ_1}\\ ...\\ ...\\ \frac{\partial}{\partialθ_p} \end{bmatrix} ▽θ​p=⎣⎢⎢⎡​∂θ1​∂​......∂θp​∂​​⎦⎥⎥⎤​求解梯度。可求解析解或梯度下降。(常用Log-Likelihood,易求解)

当先验P(θ)P(\theta)P(θ)都相等时等同于最大后验概率(MAP)决策。

高斯密度最大似然估计

以贝叶斯决策过程里给出的高斯密度假设为例,对它进行最大似然参数估计。首先假设σ\sigmaσ已知,对μ\muμ进行估计。

单点情况:

对于所有样本:

估计值即为观测样本均值。

再来看μ\muμ和σ\sigmaσ都未知的情况。设数据服从一维高斯分布,θ1=μ\theta_1=\muθ1​=μ,θ2=σ2\theta_2=\sigma^2θ2​=σ2:

令梯度等于0可求得:

μ^=1n∑k=1nxk\hat{μ}=\frac{1}{n}\sum_{k=1}^nx_kμ^​=n1​k=1∑n​xk​

σ^2=1n∑k=1n(xk−μ^)2\hat{σ}^2=\frac1{n}\sum_{k=1}^n(x_k-\hat{μ})^2σ^2=n1​k=1∑n​(xk​−μ^​)2

多维情况,θ2=Σ\theta_2=\Sigmaθ2​=Σ:

μ^=1n∑k=1nxk\hat{μ}=\frac{1}{n}\sum_{k=1}^nx_kμ^​=n1​k=1∑n​xk​

Σ^=1n∑k=1n(xk−μ^)(xk−μ^)T\hat{\Sigma}=\frac1{n}\sum_{k=1}^n(x_k-\hat{μ})(x_k-\hat{μ})^TΣ^=n1​k=1∑n​(xk​−μ^​)(xk​−μ^​)T

估计结果类似无偏估计。

贝叶斯参数估计

参数被视为随机变量,估计其后验分布

我们先来简化一下贝叶斯决策的条件概率密度形式。考虑训练样本对分类决策的影响,后验概率可写作:

首先由于先验概率一般可以事先得到,因此通常不考虑样本对它的影响。其次,我们使用的是有监督学习,训练样本自然都会分到各自所属的类中。基于这两点可简化公式,得到公式一

由此我们需处理的其实是c个独立的问题,那么条件概率密度可简写成c个P(x∣D)P(x|D)P(x∣D),分别对它们进行估计。

下面引出参数分布估计的过程。假定参数形式已知,即已知p(x∣θ)p(x|θ)p(x∣θ),为求p(x∣D)p(x|D)p(x∣D):

p(x∣D)=∫p(x,θ∣D)dθ=∫p(x∣θ,D)p(θ∣D)dθp(x|D)=\int{p(x,θ|D)}dθ \\ \qquad\qquad \qquad=\int{p(x|θ,D)p(θ|D)dθ}p(x∣D)=∫p(x,θ∣D)dθ=∫p(x∣θ,D)p(θ∣D)dθ

由于测试样本x(观测样本)和训练样本D的选取是独立的,因此可写成公式二

p(x∣D)=∫p(x∣θ)p(θ∣D)dθ\quad p(x|D)=\int{p(x|θ)p(θ|D)dθ}p(x∣D)=∫p(x∣θ)p(θ∣D)dθ样本独立性是《模式分类第二版》里对这步变换做出的解释。对这一部分说一下我的理解。按书里说的x与D相互独立,那p(x|D)其实直接就可以简写成p(x),且p(θ)p(\theta)p(θ)也假定已知(后面会说),直接

p(x)=∫p(x∣θ)p(θ)dθ\quad p(x)=\int{p(x|θ)p(θ)dθ}p(x)=∫p(x∣θ)p(θ)dθ不就能求了,为什么非要对条件概率密度引入D呢?

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行引入p(θ∣D)p(\theta|D)p(θ∣D)。别忘了p(x∣D)p(x|D)p(x∣D)实际上是p(x∣ω,D)p(x|\omega,D)p(x∣ω,D),来自公式一。回顾一下公式一引入D的原因,是尽可能地利用已有的全部信息来估计后验概率p(ω∣x)p(\omega|x)p(ω∣x),对p(x∣D)p(x|D)p(x∣D)也是这样。即便训练样本对观测值x没有影响,但我们希望再引入一个受样本影响的reproducing density p(θ∣D)p(\theta|D)p(θ∣D),让它影响类条件概率的分布。其实相当于重新构造了一个先验,并希望p(θ∣D)p(\theta|D)p(θ∣D)在θ\thetaθ的真实值附近有显著的尖峰(sharp)。通常可以用这个sharp逼近的θ^\hat\thetaθ^来替代真实值,有p(x∣D)≈p(x∣θ^)p(x|D) ≈ p(x|\hat\theta)p(x∣D)≈p(x∣θ^)。如果估计值的置信度不高(用高斯分布来说即方差较大,sharp不明显。后面会说),也可以按p(θ∣D)p(\theta|D)p(θ∣D)对θ\thetaθ进行采样,带入p(x∣θ)p(x|\theta)p(x∣θ)求平均:

总结一下,公式一公式二是贝叶斯决策和参数估计的两个核心部分。尤其是公式二,我们希望把p(x∣D)p(x|D)p(x∣D)和p(θ∣D)p(θ|D)p(θ∣D)联系起来,那么已有的训练样本就能通过p(θ∣D)p(θ|D)p(θ∣D)对p(x∣D)p(x|D)p(x∣D)施加影响。至此我们已经把有监督学习问题(原始分类问题)转换成了一个无监督的概率密度预测问题(估计p(θ∣D)p(θ|D)p(θ∣D))

高斯密度贝叶斯估计

对高斯密度假设进行贝叶斯参数估计。

考虑一维情况。p(x∣μ)∼N(μ,σ2)p(x|\mu)\sim N(μ,σ^2)p(x∣μ)∼N(μ,σ2),假设σ2σ^2σ2已知,为了预测p(μ∣D)p(μ|D)p(μ∣D),写成:

p(μ∣D)=p(D∣μ)p(μ)∫p(D∣μ)p(μ)dμp(μ|D)=\frac{p(D|μ)p(μ)}{\int{p(D|μ)p(μ)dμ}}p(μ∣D)=∫p(D∣μ)p(μ)dμp(D∣μ)p(μ)​

由于p(D∣μ)=∏k=1np(xk∣μ)p(D|\mu)=\prod_{k=1}^np(x_k|μ)p(D∣μ)=∏k=1n​p(xk​∣μ),则

p(μ∣D)=α∏k=1np(xk∣μ)p(μ)p(μ|D)=\alpha\prod_{k=1}^np(x_k|μ)p(μ)p(μ∣D)=αk=1∏n​p(xk​∣μ)p(μ)

α\alphaα是原式分母,作为常数项。

假设p(μ)∼N(μ0,σ02)p(μ)\sim N(μ_0,σ_0^2)p(μ)∼N(μ0​,σ02​),μ0\mu_0μ0​和σ02\sigma_0^2σ02​已知。可以把μ0\mu_0μ0​看作对μ\muμ的先验估计,σ02\sigma_0^2σ02​看作估计的不确定程度。做正态分布假设只是为了简化后面的数学运算。这一步的重点在于在参数估计过程中我们是已知参数先验概率密度p(μ)p(\mu)p(μ)的。

公式展开:

与μ无关的因子都被归入α\alphaα中。可见p(μ∣D)p(μ|D)p(μ∣D)仍符合高斯分布,对照标准形式p(μ∣D)=12πσnexp(−12(μ−μn)2σn2)p(μ|D)=\frac{1}{\sqrt{2\pi}σ_n}exp(-\frac{1}{2}\frac{(\mu-μ_n)^2}{σ_n^2})p(μ∣D)=2π​σn​1​exp(−21​σn2​(μ−μn​)2​)可得

到目前为止,已经把先验知识p(μ)p(\mu)p(μ)和训练样本信息μ^n\hat\mu_nμ^​n​结合在一起,估计出了后验概率p(μ∣D)p(\mu|D)p(μ∣D)。把结果直观地写在一起:

在这个结果中,μn\mu_nμn​表示在观测到n个样本后,对参数μ\muμ真实值的最好估计,σn2\sigma_n^2σn2​则代表这个估计的不确定性(前面对先验假设也是这么解释的,理解一下高斯分布对参数估计的理论意义)。σn2\sigma_n^2σn2​随着n的增大而减小,即增加训练样本后,对μ\muμ真实估计的置信度将逐渐提高,呈现一个sharp。这样的过程称为贝叶斯学习过程。

将p(μ∣D)p(\mu|D)p(μ∣D)代入

p(x∣D)=∫p(x∣μ)p(μ∣D)dμp(x|D)=\int{p(x|μ)p(μ|D)dμ} p(x∣D)=∫p(x∣μ)p(μ∣D)dμ

得出p(x∣D)∼N(μn,σ2+σn2)p(x|D)\sim{N(μ_n,σ^2+σ_n^2)}p(x∣D)∼N(μn​,σ2+σn2​)。因此,根据已知的p(x∣μ)∼N(μ,σ2)p(x|μ)\sim{N(μ,σ^2)}p(x∣μ)∼N(μ,σ2),只要用μnμ_nμn​替换μ,σ2+σn2σ^2+σ_n^2σ2+σn2​替换σ2σ^2σ2即可完成参数估计。

我们观察到,当n趋于无穷时,贝叶斯参数估计与最大似然效果相同。(当然在实际问题当中样本往往是有限的,这里只是形式化地理解)

总结一下贝叶斯估计的一般过程:

最大似然和贝叶斯估计的比较

在上面的例子中,用贝叶斯参数估计与ML分别对条件概率密度p(x∣ω)p(x|\omega)p(x∣ω)进行估计,得到的虽然都是高斯分布形式,但这个过程中做的假设是完全不同的。ML直接假定p(x∣ω)p(x|\omega)p(x∣ω)符合高斯分布,根据训练样本选取确定的参数μ^\hat\muμ^​和σ^2\hat\sigma^2σ^2。而贝叶斯估计方法是通过假设已知p(x∣θ)p(x|θ)p(x∣θ)和p(μ)p(\mu)p(μ)符合高斯分布,推出p(μ∣D)p(\mu|D)p(μ∣D)符合高斯分布, 进而根据公式二推出p(x∣D)p(x|D)p(x∣D)符合高斯分布。这个分布的sharp作为估计的均值,随样本数增加而改变,且确信度逐渐升高。

高斯分布的例子相对来说有点抽象,《模式分类》里还给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比较好理解,尤其是这幅图:

非常有助于理解。贝叶斯估计在样本最大值之外还有一个拖尾,这就是考虑了先验p(θ)p(\theta)p(θ)的结果,告诉我们在x=10附近,条件概率密度仍可能不为0。(详见书中例1 递归的贝叶斯学习)

总的来说,最大似然估计根据训练样本明确估计出最优参数值,而贝叶斯估计目标是求出参数的分布,类似于“参数为0.5的概率为0.8”。虽然在估计时模糊的结果(即近似正确)往往更有用,但贝叶斯估计计算复杂度较高,可理解性较差,因此最大似然估计应用更广泛。

如果觉得《贝叶斯决策类条件概率密度估计:最大似然和贝叶斯参数估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