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nanopore测序技术专题(四):纳米孔测序原理

nanopore测序技术专题(四):纳米孔测序原理

时间:2018-08-02 05:15:37

相关推荐

nanopore测序技术专题(四):纳米孔测序原理

WX众号:基因学苑

Q群:32798724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掘!

对DNA测序本质上就是识别ATCG四种碱基,但是一方面四种碱基实在太小了,属于纳米级别,另一方面嘌呤和嘌呤,嘧啶和嘧啶之间化学结构非常相似,不容易区分。从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之后,生物学家一直努力通过各种办法识别四种碱基。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将四种碱基转换为光信号,溶液PH值,以及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后的信号来区分四种碱基。这也是目前主流测序仪的几种方案。sanger,illumina,BGIseq,Pacbio等选择光信号,Ion torrent选择溶液PH值,而nanopore选择电信号。测序不仅需要高端技术的支持,更是一项艺术性的创造。

神奇的纳米孔

纳米孔测序,顾名思义,核心就是利用一个纳米孔,将一个纳米孔蛋白固定在电阻膜上,然后使DNA双链解链成单链,在利用一个马达蛋白牵引DNA单链传过纳米孔,因为不同碱基属于生物大分子,本身还有不同电荷,因为通过纳米孔的时候会引起电阻膜上电流的变化,通过捕获电流变化来识别碱基,也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将化学碱基转换为电信号。纳米孔测序本质上也属于单分子测序。前面已经反复强调碱基特别小,还需要精确穿过纳米孔,可想而知技术难度有多大。纳米孔测序技术开始于90年代,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技术革新:一、单分子DNA从纳米孔通过;二、纳米孔上的酶对于测序分子在单核苷酸精度的控制;三、单核苷酸的测序精度控制。一、单分子DNA从纳米孔通过;二、纳米孔上的酶对于测序分子在单核苷酸精度的控制;三、单核苷酸的测序精度控制。

纳米孔测序原理

nanopore测序是将人工合成的一种多聚合物的膜浸在离子溶液中,多聚合物膜上布满了经改造的穿膜孔的跨膜通道蛋白(纳米孔),也就是Reader蛋白,在膜两侧施加不同的电压产生电压差,DNA链在马达蛋白的牵引下,解螺旋通过纳米孔蛋白,不同的碱基会形成特征性离子电流变化信号。该膜具有非常高的电阻。通过对浸在电化学溶液中的膜上施加电势,可以通过纳米孔产生离子电流。进入纳米孔的单分子引起特征性的电流干扰,这被称为Nanopore信号。

纳米孔是对穿过的片段进行测序,而不管DNA片段的长度如何。而不是生成特定长度的序列,这可能是数百个碱基、或者更多个碱基的序列。Nanopore的长序列简化了重复区域的组装和测序,也提高了物种鉴定和宏基因组实验的速度。

测序视频演示

文字描述不容易理解,下面通过一个视频,更加直观的展示纳米孔测序。

国外小哥第一次上手MiniION

见微信公众号

---------- END ----------

(添加作者微信,请注明单位姓名)

如果觉得《nanopore测序技术专题(四):纳米孔测序原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