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影片起伏不大 偶尔情绪突变 大部分沉重

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影片起伏不大 偶尔情绪突变 大部分沉重

时间:2024-04-07 23:34:21

相关推荐

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影片起伏不大 偶尔情绪突变 大部分沉重

大概在前年的时候,就有听说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曼要自导自演的消息,一转眼两年过去了,当我以为不再有下落时,本片便在前几个月横扫各大影展,所到之处皆受到许多好评,更令人感到惊喜的是,电影的剧本也是娜塔莉波曼亲自编写,更是在她的家乡拍摄并使用当地母语,在这样一个编、导、演都是女神亲手完成,无论如何都得支持一下!只是人红是非多,还是有人硬要扯出她导戏是抄袭别人这件事来炒作,到底为何会介意她怎么导戏?成品出来是好看的就够了,真是无聊透顶。

该影片改编自以色列最伟大作家艾默思奥兹的回忆录,二战之初,欧洲的反犹太主义沸腾至最高点,一千多年前便被迫离开故乡的犹太人,正再次面临重大的考验。他们内心渴望重建自己的国家,却又对巴勒斯坦这片故土一无所知,对他们而言,早已生活上千年的欧洲才是他们的故乡。艾默思是一名出生在耶路撒冷书香之家的犹太小男孩,父母受过高等教育,通晓多国语言,受欧洲文化薰陶甚深。全片以艾默思的眼光,穿梭在童年岁月与家族回忆中,高明地透过他个人的成长悲喜剧,见证了以色列犹太人在这时空交叉点所遭遇的伟大故事。

人的个性会因为环境、人际关系而改变,小的时候很纯真、可爱,不代表长大后能够一直维持这么乐观的个性,很多时候单纯是因为你被父母捧在手掌心,任何挫折都有人来替你挡刀。所以人家说学校就像是小型社会,到了学校才发现自己的世界好似被打乱一般,形形色色的同学老师使你必须改变自己的性格,有些人更加成熟,有些则走偏,但也有人自小就在不健全的家庭长大,父母离异、亲人过世甚至是家家人本身就有身心的问题,造就了他们还没享受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就被灌输一些超龄的思想。

当家庭本身就有问题时,其实小孩的心灵不少都是不健康的,当然也是有小孩自力更生,努力让情况改变,更多的则是如片中女主角般,精神状况出现了问题,虽然电影并没有提到多少有关她身世的剧情,但光是看她与母亲的相处状况以及她不正常发泄情绪的行为,大概猜得出她的童年应该不是过得太顺利,毕竟犹太地区的战争频繁,社会风气也较为悲观,所以女主角常常藉由幻想试图逃避现实的残酷,只是这些虚构出来的故事,却总是在最后迈向悲剧收场,似乎也代表着女主角也渐渐的走入深渊,身后的光明日渐稀少。

电影后半段可以看出色调越来越灰暗,这也反映到女主角的心境,其实她的状况就是忧郁症,突然就快乐不起来,哪怕她深知自己不能这样对待她的家人,但她无法控制,她也曾尝试让自己好起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莫过于女主角终于笑颜逐开,一家人兴高采烈的到餐厅吃饭,却在点餐时一阵脸部微妙的变化。当再度忧郁的女主角点了白饭与咖啡,整个氛围又陷入低潮,娜塔莉波曼的演出非常精彩,这段的情绪转折在几个特写中,便全然渲染到观众,战乱的环境与国家在世界中飘忽不定的身份,再加上家庭因素与人际关系,使得女主角宁愿活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走了这么长的路,终究还是没能从中脱离。

本片改编自小说,是以作者的观点去看待整件事件,也就是片中的小男孩,与女主角相比,他就是前面所讲的“努力让情况改变”,在两个不同个性的父母调教之下,这个小男孩有着有别于同年龄小孩般的气质,既冷静又带点文艺气息,所以他成为了电影中最能看透一切的灵魂人物。尽管未能将母亲从悲观的深渊中救出,却继承了母亲浪漫的性格,在小说中绽放光芒,片中有不少幻想的桥段,都是女主角所编织的故事情节,不仅仅反映了她的内心层面,也象征着母子间不可剪断的牵绊。

其实整部电影的起伏并不大,偶尔有些情绪突变,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沉重的,无论是敏感议题或是心理疾病都是严肃的,导演利用了意象化的镜头弥补了剧情上的沉闷,也靠着旁白弥补了稍嫌零碎的画面连接,背景音乐更是替本片增添忧伤的氛围。当然,撑起整部片的精髓在于娜塔莉波曼精湛的演技,她完美的诠释了这位结合浪漫与忧郁的女性。演而优则导,且在一部电影将两者皆兼顾得很好,既茱莉佛斯特后,娜塔莉波曼堪称近期最成功的全方位巨星

如果觉得《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影片起伏不大 偶尔情绪突变 大部分沉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