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魏晋南北朝文化 多元混一 玄学的产生及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化 多元混一 玄学的产生及特点

时间:2018-07-31 09:06:39

相关推荐

魏晋南北朝文化 多元混一 玄学的产生及特点

大家好,我是刘宝奇,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多元混一,玄学的产生及特点。

魏晋乱世既是一个思想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玄学便是士人从两汉经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之后掀起的一股新的文化思潮。

玄学之所以成为魏晋时代的独特思潮,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

其一,随着西汉经学的穷途终结,独尊儒术的局面被打破,原来受排斥的道、名、法诸家思想获得新生,成为乱世中士人避乱求安的精神支柱。名家、法家探求“名”、“实”问题,讲究“循名责实”,从而构成玄学思潮中“名教”这一范畴的直接来源。

其二,清谈风气的转向,促成了老庄思想的复兴。清谈源于清议。自光武帝刘秀提倡名节以来,逐渐形成一种品评人物时政、左右社会舆论的风气。但汉末党锢事件对士人的深重打击,曹魏宗室与司马氏之间的仇杀内乱,政治险恶,名士惧祸,故不得不由评论具体人事的清议转向抽象原则的清谈,于是出现了“玄虚淡泊,与道逍遥”的离世和无为趋势,走向老庄之学的研究。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清谈又称为玄言、玄谈、谈玄。所谓“玄”是玄远、玄妙、玄虚、玄理之意。“远”指远离实际,远于事务。远于事务,则言谈形上之宇宙本体,探究自然之本末有无。所以“名教”与“自然”便构成魏晋玄学的核心命题。

由“品题人物”转变为“辨名析理”,就意味着玄学思潮所要讨论的问题与两汉儒学大不相同。两汉儒学着眼于君尊臣卑的王道秩序,玄学却探求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两汉儒学热衷于“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玄学却讨论“本末有无”的本体论。因此,玄学可以说是充盈着“洞见”与“玄心”的纯哲学,是智慧的哲学。

玄学始于曹魏正始年间(公元240-248年),史称“正始玄风”。名教与自然的问题在思想史上正式出现,何晏、王弼是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所以又被称为“贵无论”。王弼还提出“名教本于自然”论,名教,即因名立教,包括礼乐教化和政治法度;自然则是万事万物的天然状态。

这是对汉代儒家名教的神圣地位的公然挑战,所以在当时的思想界影响极大。正始之后,玄学进人第二个阶段,代表人物是稽康、阮籍等“竹林七贤”,这是名教和自然正面冲突的时代。稽、阮在魏晋禅代之际.对司马氏假借名教旗号篡权十分愤慨,遂“非汤武而薄周孔”,指斥“六经未必为太阳”,宣称要越名教而任自然。但这一玄学思潮中最可宝贵的“异端”倾向,随着稽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罪名杀害而终结。

西晋中期以后,玄学走向第三阶段,代表人物是向秀和郭象,这是名教与自然的调和时代。他们主张“名教即自然”,消解名教与自然的对立,调和“有”与“无”,提出一切“尊卑上下之序”,本来就合乎“天理自然”,从而统一了名教和自然的矛盾,把玄学理论推向顶峰。东晋的玄学家在理论上已无建树,随着东晋门阀政治的终结,玄学走向衰落,儒学重获生机,但已注人了新的成分,实现了“儒道兼综”。

如果觉得《魏晋南北朝文化 多元混一 玄学的产生及特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