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死亡特色小镇: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那么火的你怎么就关门了?

死亡特色小镇: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那么火的你怎么就关门了?

时间:2020-12-24 08:27:58

相关推荐

死亡特色小镇: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那么火的你怎么就关门了?

《白鹿原》,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史诗,依托这部小说,不到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扎堆出现了6家以“白鹿原”为主题乡村旅游项目。

它们是:7月的白鹿原影视城、4月的白鹿仓景区、白鹿原生态文化观光园、5月的白鹿原民俗村、5月的白鹿古镇、簸箕掌民俗村。

可以说,这些特色乡村小镇每一个在开业之初都人潮涌动,商铺一铺难求。数据显示:5月1日,白鹿原民俗村开业当天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很多商铺两个小时卖光了一天的商品储备。但是,好景不长,各景区陆续遭遇经营滑铁卢,效益断崖式下滑。

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当属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投资3.5亿,开业仅3年。8月9日,蓝田县官网发布公告称,景区暂停对外营业。具体开业时间,另行通知。而在此之前,不远处的另一家特色小镇簸箕掌村早已关门大吉,杂草已半人多高。很多外地经营者加价十几万转手来的商铺无人问津。“烂在手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原因有四:

首先:大环境的发酵。

我们先回顾一下特色旅游小镇的前世今生。7月,三部委联合提出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目标是到,出现1000个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白鹿原上,一场规模盛大的造禛运动开始了。

,西安出台《关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3年投放4500万元,扶持30个特色旅游名镇村;10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同时,创建15个市级以上生态镇村和10个西安最美村。

应该说,西安人的执行力是很强大的。白鹿原上的特色小镇说明了一切。而与此同时,其他省市也在大干快上,传统种大白菜、土豆、花生的乡镇也抢占了这个风口,进行了命名。似乎只要和“特色”这两个字挂钩,好日子就来了。

但是,事与愿违。到3月,国家对已公布的两批499个特色小镇开展测评及优胜劣汰,发现竟然有大部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

古城造型大同小异,街巷构成千篇一律,无论走到哪个小镇,基本都差不多,容易让人审美疲劳。更重要的,产品结构单一,全部景点基本为小吃街,统一为凉皮、肉夹馍、粉汤羊血等陕西美食。更重要的是难吃,试想,又贵又难吃,谁还去第二回?

三是短期商业行为严重。

文化产业是一种周期长、收效慢的产业,文化转化为商业业态,需要精心打磨。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民俗文化村景区里,那些早年间的织布机、碾子、纺车、推车等等,被简单摆放在角落里,没有任何文化背景的挖掘,完全淹没在商业氛围中。

更有意思的是,在景区里面,充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一看就是流动巡回的那种。而各种非白鹿原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也挤占了本该特色存在的铺面。一切都为了挣钱。这种小镇,没有了地域文化的根基,属于空中楼阁。

四是缺少规划,同质化竞争严重。

在白鹿原上展开的特色小镇竞争中,管理模式不外乎政府主导型,公司运作型,村民自治型三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在抢抓投入,抢夺优先的文化资源。目的不外乎一个:抓钱。

在这场造村运动中,逐渐形成了一模一样的“美食+关中民俗”经营模式。广州的游客来了,你可以吃撒尿牛丸,天津的客人来了,你可以吃狗不理包子,北京的客人来了,你可以吃炒肝……三个和尚没水吃,何况不只三个和尚呢?

白鹿原神秘而厚重,我们希望近距离感受这种文化的厚重,希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原汁原味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乡村的质朴和淳朴的民风共同凝塑的。

关门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反思,不知道为什么会关门。真心希望特色小镇的建设经营者可以静心思考一下。

如果觉得《死亡特色小镇: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那么火的你怎么就关门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