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茶馆里“泡”出金牌调解员

茶馆里“泡”出金牌调解员

时间:2020-04-10 19:04:58

相关推荐

茶馆里“泡”出金牌调解员

7月9日,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一家茶馆里,茶客们在喝茶下棋。新华社记者刘方强摄

新华社合肥7月22日电(记者刘方强)早上六点,人们陆续来到茶馆,往“诚信罐”里放上一块钱,就可以在这喝上一整天。在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去茶馆喝茶不仅是人们消遣的去处,而且成为调解工作的绝佳平台。

“在这里,喝茶文化有600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有大小茶馆20多家,每天接待茶客6000多人。”王士宏说,他从小也是在茶馆“泡”大的。

1986年,25岁的王士宏被聘为当地的人民调解员,他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

当地人爱喝茶,茶馆自然成为人们消遣娱乐、信息集散的中心。工作之余,王士宏也爱来茶馆喝上一杯,与大伙聊聊天。逐渐地,他发现这里不仅能休闲,更是人们评论是非、化解邻里矛盾的民间舆论场。

过去,很多人打不起官司,为了解决邻里纠纷,当地人习惯去茶馆评理。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三个茶客一面官,五个茶客推倒山。”

“大家七嘴八舌,谁对谁错,很快就能看出来。而且茶馆人多,消息传得快,社会舆论压力大。”王士宏说。

生于斯,长于斯,王士宏对临涣的茶文化再熟悉不过。“混迹”茶馆十余年后,他有了个大胆的设想,与严肃封闭的办公场所相比,茶馆人流多、氛围好、接地气,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都为开展调解工作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何不把“茶馆说事”的老规矩传承下去,把调解室搬到茶馆里?

,在当地司法局和茶馆经营者的支持下,王士宏牵头筹划在怡心茶楼设立了“临涣镇茶馆民间调委会”,拉开了“以茶为媒”巧解百姓纷争的新篇章。

效果好不好,还得看“疗效”。今年4月23日中午,王某驾驶电动三轮车与吕某发生碰撞,造成吕某右肱骨骨折,经交警认定,吕某承担本次事故主要责任。然而,在赔偿问题上双方产生分歧。

7月9日,王士宏把双方约到了茶馆。见面后,他首先给双方倒上一杯棒棒茶(茶梗泡出的茶),一杯清茶下肚,气氛也缓和了不少。然后,他再倾听当事人对纠纷的陈述,了解当事人的诉求。

7月9日,在王士宏和陈文章的调解下,事故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互敬一杯茶,体现互谅互解。新华社记者刘方强摄

因为赔偿数额相差较大,王士宏与另一位协调员陈文章通过“背靠背”的方式分别与双方沟通,以事实为依据,并打好感情牌,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王某一次性赔偿吕某损失2200元。

按照惯例,在王士宏的主持下,双方互敬一杯茶,体现互谅互解,并最终形成书面协议,予以司法确认以防反悔。

“有了王老师,我们司法的工作轻松了不少,他调解的成功率很高,超过90%。当事人也免得去法院,最终争得面红耳赤。”临涣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王翔雨说。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0余年,由王士宏主持调解的纠纷案件达2000余件。为了提高调解水平,他还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证书。

今年59岁的王士宏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体力也不如从前。除了继续参与调解工作,他也在培养自己的团队。目前为止,王士宏的调解团队已有12人。

“我的前半生是在茶馆里喝茶,后半生是在茶馆里调解。”王士宏说。如今,临涣镇18家茶馆均成立了茶馆调解组织,纠纷当事人“红脸进来笑脸出去”,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如果觉得《茶馆里“泡”出金牌调解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