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单元测试」第一学期期中 综合评价卷 参考答案

「单元测试」第一学期期中 综合评价卷 参考答案

时间:2023-08-23 06:16:43

相关推荐

「单元测试」第一学期期中 综合评价卷 参考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

综合评价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解题思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够能够传递能量;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分类,凡是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噪声。

解析: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汽车的报警声影响了人的正常休息,同时这种声波的振动也是不规则的,所以是标准的噪声。

答案:信息;噪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具体实例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这一特点的联系能力,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现象。

2.【解题思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受到次声波武器攻击的人会东倒西歪,浑身无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次声波也是声波,此武器需要设置真空带防治,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能量;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次声波的特点、危害、以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解题思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解析: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也就是发生了升华现象;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凝华成碳粉。

答案:升华;凝华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同时要分清是什么地方的物态发生了变化。

4.【解题思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月球的周围是真空,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又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5.【解题思路】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液体蒸发过程要吸收热量。

解析:空调扇工作时,吸风轮使空调扇前面气体流动速度加快,热空气便从后面通过吸水纤维,加快了纤维中的水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蒸发,而蒸发从热空气中吸收热量,热空气的温度降低形成冷风经风道送出。

答案:蒸发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蒸发致冷的了解与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新产品中的物理现象,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6.【解题思路】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由图知:在停表的刻度盘上,中间上方的分度值是1min,周围的分度值是1s。其中分针偏过一个小格,秒针在10s处,所以时间为60s+10s=70s。由于秒表放在真空罩中,所以不能听到它走动时的嘀嗒声。

答案:70;不能

点评:钟表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应象刻度尺一样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7.【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转换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析: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我们现在学过的有: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乒乓球靠近振动的音叉,将振动现象转换为乒乓球放大的振动。

答案:温度计;用乒乓球探究音叉的振动发声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转换法的思想及概念。

二、选择题

8.【解题思路】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也可找出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

解析:教室课桌的高度在1m(即100cm)以内;与80cm接近;故A符合实际情况,但不符合题意;开封市6月份每天的气温都在24~34℃之间,因此的平均气温远高于6℃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学生眼睛迅速一眨,需要的时间很短,大约在0.12~0.2s之间;故C符合实际情况,但不符合题意;中学生的身高一般是1.7m左右,1.7m=170cm,故D符合实际情况,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B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9.【解题思路】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解析:煤气罐中的液体是通过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也是通过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即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液化的;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乙醚液化成液态乙醚的。

答案: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液化的方法,会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属于基础题。

10.【解题思路】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解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等只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测量方法正确,不会出现错误,但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定义,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了解。

11.【解题思路】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①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②降低温度是使所有气体液化的一种方法;

③蒸发和升华都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④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A选项说法错误;使气体液化方法有降低温度,所以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可液化,B选项说法正确;蒸发和升华都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所以蒸发与升华都有致冷作用,C选项说法正确;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液体沸腾时对它继续加热,温度不升高,D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这要求熟练掌握物质的状态变化规律,特别是知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12.【解题思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音调由频率决定;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解析: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瓷碗发出的声音就是由瓷碗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大小不同的碗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故C正确;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及音调与音色的区别,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3.【解题思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解析:超声探伤仪是利用超声波的频率高和穿透力强制成的,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因此人耳不能察觉。

答案:C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内容一般有两方面:

(1)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都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之外,都是人听不到的声音;

(2)大体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①超声波:一是能够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声呐装置,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二是它能够成像,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观察母体内胎儿的情况;三是它的振动作用能够使清洗液发生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也常用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②次声波:许多自然灾害,例如风暴、飓风、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都会发出次声,科学家可以根据它来预报这些自然灾害,在军事上也可用来侦查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

14.【解题思路】要判断吸热还是放热,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物态变化.再根据物态变化的特点判断吸热还是放热。

解析:水烧开后水壶嘴喷出的“热气”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一种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小草上的霜和雪花都是气体直接变成的固体是一种凝华现象,凝华放热;冰变成水是固态变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及其特点:固态变液态、液态变气态、固态变气态都是吸热,反之,都是放热。

15.【解题思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液体的温度,二是蒸发的面积,三是空气的流动。观察图中的情形,对照相关量,找出相同和不同点就可以判断了。

解析:由图两件相同的湿衣服的晾晒方式,表面积相同,周围空气流速也相同,但一件在树荫下,温度较低,另一件在阳光下,温度较高,因此,该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

点评:弄清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再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各个量的变化情况,最终确定是研究的哪个量。

三、作图、简答题

16.解析:因为题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女同学运动的路程比男同学运动的路程长,所以女同学运动的速度比男同学运动的速度大;但开始时男同学在女同学的前方,说明他们的起点不同。

答案: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通过能力迁移,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物理学上经常用图像反应物理规律,我们要学会识图、画图和读图。

17.【解题思路】刻度尺使用时要注意分度值,并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析:。

答案:略

点评:本题是一道由学生进行操作的作图实验题,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要求学生注意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刻度尺,又要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此题注意考查刻度尺的使用时须注意的问题,都是基础知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现象以及蒸发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四、实验探究题

18.【解题思路】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解析:用热水加热是为了使碘不发生熔化,使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答案:熔化;直接

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此题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考查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考查的方式比较好,需要我们对物态变化知识灵活掌握。

19.【解题思路】(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根据水的加热时间不同,可以得出加热时间长的原因是水是质量较大;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4)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生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水面处破裂,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图甲所示装置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

(2)由图象知,水的沸点是97℃,低于100℃,说明都是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由图象还可以看出,b、c两种图象的沸点相同,c加热时间长,所以c的质量较大;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7℃;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即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所以此时水的沸腾停止;

(4)沸腾时的现象:有大量气泡生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水面处破裂;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2)小于;质量; (3)97;移去酒精灯;(4)有大量气泡生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水面处破裂;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包括温度计的使用、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及利用图象反映沸腾的特点等,都属于基本技能的应用,难度不大。

20.【解题思路】(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

(2)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而每两点间的时间为0.2 s,则可知某段路程的总时间,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小球的平均速度;

(3)AB、BC、CD、DE、EF的时间间隔相同,通过比较通过的路程大小得出哪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由图可知,小球做加速运动;而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据此判断。

解析:(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知:刻度尺上l cm之间有l0个小格,所以l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l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B到D,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D间的距离为4 cm;小球运动的时间t=0.2s×2=0.4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v= s/t=4cm/0.4s=10cm/s=0.1m/s;

(3)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下落运动(加速下落)的是C图。

答:(1)变速;(2)1;4;0.1;(3)EF;(4)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属干基础题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认真分析计算。

五、综合应用题(第21题8分,第22题9分,共17分)

21.【解题思路】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摄氏温度的规定: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利用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与标准分度值之间的关系,可求出对应的真实温度和刻度。

解析:(1)热胀冷缩;

(2)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即分度值为: =2℃;据这支温度计共有10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70格可知,故该温度计在第70格上方还有30格,故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是t=100℃+30×2℃=160℃;同理该温度计在第20格下方还有20个格,所以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是t=-20×2℃=-40℃。故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60℃。

(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t=(50-20)×2℃=60℃。

答:(1)热胀冷缩;(2)该温度计的分度值2℃;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60℃;(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0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60℃。

点评:该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了摄氏温度的规定及根据规定的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解题思路】(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干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干参照物是静止的;

(2)把40km/h中的40km化为米,把1h化为秒,然后进行运算;

(3)知道此时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的速度,据公式v= 公式变形可计算出运动的路程。

解析:(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相对于司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路边的树相对干司机是运动的;

(2)40km/h=40×1000m/3600s=11.11m/s;

(3)t=7:30-7:00=30min=0.5h,根据速度公式v=s/t得,

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s=vt=30km/h×0.5h=15km。

答:(1)运动;(2)40km/h约合11.11m/s;

(3)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为15m/s。

点评:该题以校车为载体考查了参照物的选取、速度的单位换算以及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果觉得《「单元测试」第一学期期中 综合评价卷 参考答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