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云南举行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闻发布会(一)

云南举行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闻发布会(一)

时间:2021-04-28 11:42:29

相关推荐

云南举行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闻发布会(一)

原标题:度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闻发布会

6月5日,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抓部门省科技厅联合省政府新闻办,共同组织召开 度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闻发布会 。

新闻发布会现场(云南网记者 赵嘉 摄)

云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李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和《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做好云药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工作,宣传发展产业的优势特色、成效和企业、品牌、产品,提高我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抓部门省科技厅联合省政府新闻办,共同组织召开 度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分为五场,分别为综合部分、医药工业部分、中药材种植部分、医药商贸流通部分、道地药材系列标准部分,其中上午两场、下午三场。每个部分包括3项议程:主发布单位发布;联合发布单位依次发布;记者现场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包括五个专场发布会的主发布单位、联合发布单位以及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各成员单位、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我是省政府新闻办李新,对各位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进行综合发布。主发布单位为省科技厅,联合发布单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中医学院以及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首先,请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红民同志进行综合发布,大家欢迎。

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红民:

女士们、先生们:

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度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有关情况。

根据省统计局统计快报,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090亿元,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2060亿元目标任务。其中,天然药物及健康产品原料种植主营业务收入253亿元,占比12.11%;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制造主营业务收入419亿元,占比20.05%;医疗养生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约680亿元,占比32.54%;商贸流通业主营业务收入722亿元,占比34.55%;科技研发和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6亿元,占比0.77%。

全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766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省GDP比重达5.15%,首次发展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其中,生物医药和健康产品制造实现工业增加值174.6亿元,同比增长14.9%,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幅(8.9%)6个百分点。中药(民族药)、生物技术药发展迅速,全省已基本形成以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研发生产、医疗健康服务、商贸流通等构成的产业体系。国家已批准在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设立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

一、以来产业推进情况

(一)抓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路径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 把云南建成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 定位,以及 要继续抓住项目、企业、产品不放,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 以产业链为引领,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统筹推进产业发展 的要求,把加强 顶层设计 作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出台了《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及三年行动计划( )》,提出了 147 发展战略、细化了56项重点内容,为产业发展确定了方向和路径。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行业引领作用,先后出台了三七、食品医药工业、中药材等 十三五 专项规划,以及《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运用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 互联网+健康医疗 行动计划( )》、《关于优化服务环境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统计监测暂行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全面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导。坚持特色化发展,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推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抓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提升存量,扩大增量

我省大健康产业刚刚起步,生物医药产业急待全面整合提升,围绕专业化园区、种植基地、生产线建设以及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等,组织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建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锁定一批国内知名医药企业,采取跟踪招商、蹲点招商、驻厂招商等措施,有针对性的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做大做强,新华都、广药集团、康美药业、华润三九、上药集团、贵州百灵等一批知名企业成功落地云南。省工投集团、省城投股份、云投集团等资本成功注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一心堂、昆药集团等成功并购一批省内外企业。沃森生物HPV产业化基地、医学生物所疫苗生产基地二期工程、生物谷弥勒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批老字号本地企业、传统产品和存量资产得到了激活,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三)抓沟通协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围绕原料基地建设、大型企业引进培育、市场开拓、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政策研究,协调解决招标采购、辅助用药、医疗机构用药、原料紧缺、融资等制约产业、企业、品种发展的关键问题,组建了云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分中心, 心脉隆注射液 等69个名优药品及省内独有的民族药纳入省医保目录。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协调, 血塞通软胶囊 灯盏细辛颗粒 等一批重点发展品种、独家品种、地方特色品种、民族药品种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四)抓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由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部门,组织实施了一批产业创新重大项目,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

,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8亿元,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中药标准化项目,甾体激素原料药、药品升级及生产迁扩建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支持;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四期临床、六类新药I型+III型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临床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化学1类新药苯甲酸钾II期临床等项目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省科技厅整合科技经费2.2亿元,围绕创新品种临床试验、民族药开发、医疗机构制剂研发、药品二次开发、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新品种培育、人才团队和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政策支持54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企业开展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三七种子种苗国际标准 正式发布;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获国家药品生产注册批件,贝泰妮熊果苷系列医学护肤品获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行政许可批件;血塞通软胶囊经美国FDA批准开展Ⅱ期临床研究。

云南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的研究稳步推进。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养殖)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推广。

(五)抓宣传推介,营造产业发展新氛围

国内外30多家新闻媒体对 兴产业、促跨越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篇 新闻发布会进行了报道;云南电视台、新华网、云南日报等10余家媒体对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30余位院士及团队赴滇开展专项咨询活动,创新中药及植物药国际峰会、昆明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第三届兰茂论坛、第7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等专业化活动在昆明成功举办,为外界了解我省产业提供了新的窗口。

二、工作重点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重点产业的工作部署和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的要求,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培引一批重点企业

存量挖掘上,重点推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以规划确定的50户龙头企业为重点,一企一策,组织技术、金融、营销、管理等领域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协调各有关州、市、县加强扶持和服务。积极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增量引进上,调动和发挥州市招商引资主体作用,健全招商引资工作体系,细化工作计划, 一企一策 加大对招引大企业大集团落地云南、兼并重组等支撑政策的研究。重点锁定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中的3 5家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企业,开展精准定向专业招商,力争一批大项目落地,迅速形成增量。

(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按照 竣工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 的原则,依托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抓好3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实现新增投资100亿元以上。深化重点项目管理,咬定目标,加强协调,全力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项目在云南落地实施。谋划遴选发布涵盖健康产品、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领域的大健康产业重点工程包,推动大健康产业与旅游、文化、生态、养生、养老等融合发展。

(三)培育一批特色品种

以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为重点,补齐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的短板,突出支持生物制品、健康产品、化学仿制药、新型饮片、动植物提取物、医疗机构制剂、医疗器械等,研发一批、引进一批、转化一批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实现产业升级。研究储备100个新药和保健产品,力争4个新药获生产批件,10个保健产品获批投产;引进5个健康产品落地投产;抓好30个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技术改造、产能扩大、市场开拓等工作。

(四)搭建服务平台

搭建产业交易平台,重点建设云南中药材国际交易中心、云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构建融资平台,按照组建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的统筹安排,抓紧组建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投资基金,尽快实现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的投资;搭建宣传平台,围绕兰茂与《滇南本草》、曲焕章与云南白药以及彝、傣、藏、苗等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创作影视、文学作品,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专业论坛,为云药和大健康品牌打造及市场推广营造良好氛围。

(五)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完善省州(市)县三级联动、联席会议、联合招商、项目推进、争取国家支持等推进机制;将全年产业发展考核目标分解落实到16个州市,行动计划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相关责任部门;做好统计监测,强化动态分析,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省科技厅结合科技体制改革,依托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组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强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建设,安排特派员赴重点州市、园区,协助开展重大项目组织策划、招商引资等工作,切实加大对重点州(市)、园区、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咨询研究,规范和引导产业加快发展。

以上就是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具体成效由省工信委、农业厅、商务厅、质监局以及有关院所、高校、企业进行发布。欢迎新闻媒体的朋友多关注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

李新:

刚才,李红民书记介绍了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度主要成效、产业推进情况以及度的工作重点。现在,有请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所胡云章所长助理进行发布,云南白药集团做好准备。

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所所长助理胡云章: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医药卫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生物所五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发展原则,以服务于国家公共卫生战略需求为己任,聚焦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目标,瞄准国内外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发展前沿,紧跟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创新疫苗的自主研发,加快成果产业化,在服务国家公共卫生需求、保障人民健康和推动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创新能力及竞争优势

研究所紧紧围绕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需求设需求,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疫苗研发从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临床研究到产业化生产、上市后再评价全产业链上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创新能力,并获得一批能够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研发成果。完成7个产品的全部临床试验。其中,2个国内外均未上市的国家一类创新产品-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已分别于1月和12月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正式进入产业化生产,为国家重大及新发传染病防控提供更多品种、更高质量的疫苗,进一步提升我所在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这三个产品成为 十二五 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的重大创新成果,标准着我所在新型疫苗研究领域中的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资产总额达23.2亿元,销售收入6.5亿元,上缴利税5384万元,研发投入1.6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24.9%。

二、未来发展战略与目标

瞄准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突破和重点培育方向,着力解决重大疾病疫苗研发及产业发展相关前沿和关键技术问题,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发展和水平提升,改革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建成国家疫苗研发、转化及产业化生产创新核心基地,服务于国家疫苗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

以新型疫苗和传统疫苗更新换代产品研发为核心,全面整合现有研究工作基础、技术条件平台和人才研究团队等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疫苗研发到产业化发展全链条上的结构布局,攻克重大疾病疫苗研发关键技术瓶颈,建立国家级疫苗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平台,完善疫苗研发创新平台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形成全面完整的综合创新研究体系。丰富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五年内形成至少5个拳头产品,每个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份额1/3 1/2的完整生产能力,总产值稳定在10 12亿元/年;十年内形成至少8 10个拳头产品、每个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份额1/4 1/3的完整生产能力,总产值将达到30 50亿元/年。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至少2个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销售收入达到500 2000万元/年,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做出具有显示度的贡献。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和考核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团队发展机制,加大创新型人才团队培养力度。探索多元投资、成果共享的合作创新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

近期拟实施的重大项目:

1. 按照版GMP标准新建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线,年产能达到5000万剂;

2. 按照版GMP标准新建sIPV-DTaP四价联合疫苗生产线,年产能达到4000万剂;

3. 新建产业基地生产所有疫苗产品贮存冰库;

4. 新建疫苗分装线,年产能达到1000万剂。

通过这些重大专项的实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会有更多的产品为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产品保障。

谢谢大家。

李新:

有请云南白药集团尹品耀总经理进行发布,云南中医学院做好准备。

云南白药集团总经理尹品耀:

一、云南白药集团经营发展态势

为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我省 十三五 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目标,云南白药以 新白药,大健康 为战略指引,着力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实现营业收入224.1亿元,同比增长8.06%。白药气雾剂、白药膏等产品年销售收入单项超过10亿元,白药牙膏年销售收入逾40亿元,白药创可贴成为细分市场第一品牌,创造了民族品牌直面国际巨头、迅速崛起的市场奇迹。近年来,云南白药先后荣获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中国工业大奖 、 中国商标金奖 。成功入选 国家品牌计划-TOP合作伙伴 ,在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胡润品牌榜等评选中,长期稳居生物医药领域品牌价值第一的位置。云南白药正以实际行动,支撑起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心。

二、深化改革及转型升级情况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展顺利

作为云南省重点打造的八大产业之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次在白药控股公司层面以增资扩股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优化体制和完善机制,有利于白药在完全竞争化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应对市场变化。同时,通过混改为白药控股引入的巨量资本,有助于企业内生性增长和外延性并购并举,将产业布局拓展到涵盖医药产品、个人健康护理、中药资源、现代医疗及康复服务板块和健康食品板块五大重点业务领域,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力争将云南白药打造成为代表中国医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队。

(二)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核心竞争力

1.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度内,云南白药扎实推进科研项目近200项,目前已经完成20项;在研中药、化学药新药22项;两个品种向美国FDA递交IND,成为国内首个按照美国FDA要求研究并成功申报的民族药品种;推进 云南白药第三方检测技术示范中心 国家项目建设。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共获授权商标939件、专利405项;

2.智能制造和柔性化生产。公司继续坚守 制,必用心;造,必精良 的生产理念,以打造医药工业4.0为目标,探索医药健康产业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融合,努力打造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为代表的智慧产业系统。投资9.78亿元,建设面积约7.5万平方米的个人洗护产品生产基地。

3.多维度的渠道建设。以互联网思维推动线上产品销售与线下健康服务相结合。个人护理产品线上销售突破3亿;中药资源板块聚焦豹七系列产品,将电子商务、体验店、专柜相结合,打造白药养生云平台,探索构建产业新生态;

4.信息系统迭代升级。在夯实公司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同时,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实现系统的持续迭代完善。基于不断发展的生产需求,积极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建设的预研。开展白药大数据工程专项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数据的准确性,为重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5.积极拥抱产业变革。公司着力打造新型经济资源生态圈,着力引导、创造市场消费需求,导入 双创 、 互联网+ 等现代发展思维,促进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体系转型升级,带动第一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经济全面发展。重构从上游种植、产品研发、订单制造到终端健康服务的全产业链市场价值体系,形成三产融合贯通、多版块支撑发展的全产业链良性循环经济资源生态圈,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的全员共赢共享。

三、资本市场表现

截止6月1日云南白药股价90.5元/股,较年初上涨18.8%,市值近940亿元,稳居行业前列。 未来,云南白药将继续秉承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的理念,积极寻求市场中与公司相契合的优质资源,兼顾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有机结合,借助云南自然资源独特优势,致力将传统中药融入现代生活,持续以高品质的创新产品丰富云南白药品牌内涵,实现了传统中药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李新:

有请云南中医学院熊磊院长进行发布,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做好准备。

云南中医学院院长熊磊:

当前,中医药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中医药和 健康中国 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月国务院出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30年)》、10月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2月《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即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综合我省的区位、气候、环境、资源、文化、旅游等优势,省人民政府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列为八大重点推进产业之首,国家批准在昆明建设 国家植物博物馆 和 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 ,多重利好政策支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我校主动融入和服务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谋划布局,先行先试,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布局

学校党代会确定了 1134667 的发展战略,其中一个战略是人才战略、质量战略、价值战略、改革创新战略。然后我们提出五大发展理念, 十三五 规划提出 五大理念 (中医和中药结合、继承和创新结合,传统和现代结合、开放和包容结合、科技和民生结合的发展理念),把建设六个云中(智慧云中、文化云中、健康云中、开放云中、和谐云中、幸福云中)、六块高地(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主阵地、中医药学术文化的高地、健康产品研发的宝地、与南亚东南亚传统人才交流的基地、健康养生养老的福地、中医学子求学向往的目的地)作为未来发展目标。

二、引培结合,汇聚人才

学校制定了《云南中医学院高层次引进办法》,实施《云中学者培养计划》,《云南中医学院终身教授聘任和管理办法》,发挥三支队伍作用。一个是引进的,一个是现在的,另外中医有不同的特点,它的成才周期长、服务年限长,所以我们制定了《云南省中医学院终身教授聘任和管理办法》,这是发挥离退休老教授的作用,这是学校的宝贵人才财富。在我省科技厅的支持下获批1个省级创新团队(云南省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研究创新团队)、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中医防治风湿病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中医药调节机体微环境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中医男科学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中药学科技创新团队)、7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郜发宝专家工作站、朱勉生专家工作站,石学敏院士工作站、王琦专家工作站,张烜专家工作站、孙光荣专家工作站、刘建勋专家工作站),通过引进培养,借脑借智,应该说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三、打造科研平台,弥补产业短板,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针对云南过去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存在散、小、弱的不足;成也资源、败也资源,导致 一轰而上、一轰而散 的局面,我们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三大科研集群及三七、天麻、重楼、灯盏花、石斛、白芨、金平砂仁等云南道地药材和大宗品种开展研究,力求使大品种形成大市场、大产业、大收益。

云南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但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究其原因,主要短板在于相关的研发和检测平台不足,尤其是缺乏市场潜力巨大的保健品和化妆品的功能性评价等平台,开发运用受限,致使云南成为原料出产地,处在健康产品产业链的最低端,这与云南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对此,我校建设了保健品化妆品功能性评价第三方检测平台、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运营中心、中药民族药健康产品工程中心四大创新平台及云南特色的应用研究平台(如云南省彝医药与傣医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道地濒危中药材繁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中药饮片开发与质量检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云南省民族特色养生理论与健康产品工程实验室、芳香中药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中医学院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及南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云南中医药特色健康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等,构建了支撑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弥补产业发展短板,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以专业服务产业,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

学校21个本科专业,构成了支撑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链(中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在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我觉得非常感谢各级部门的支持,我们和省食药监局共建云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现在开发了很多产品都是这个研究院研究出来的。与省科技厅设立中医联合专项,这是整合云南中医药资源,大家抱团发展,今年这个项目已经做到了1150万的盘子。与省卫计委中管局共建中医药大数据中心,促进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新型中药饮片,天麻可以像饼干一样嚼着吃,还有保健食品、功能性化妆品、药用日化产品等系列健康衍生产品的研发,形成一批纯天然、接地气、惠民生的健康产品,做到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走进百姓家。构建了 云中创造 体系,去年10月份我们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培育 云中制造 品牌。学校研发的健康产品已先后亮相南博会、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发展论坛、云南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展等广受好评。今年6月12日即将召开的商洽会更值得期待,因为我们有更多的宣传品亮相。

作为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主要成员单位和中国工程院重点项目 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及措施研究 副组长单位,积极参与生物大健康产业相关政策咨询、论证,建言献策,与政府、企业合作开发健康产业实体,与云南能源投资集团合作实施大健康产业、与云南凯旋利集团合作建设 百草堂 中医小镇、与昆发集团、宜良县政府合作建设中医康养特色小镇(包括6个核心区项目,即一校:职业技术学院;一院:附属康复医院;一汤:中药养生温泉SPA;一药:滇南本草道地中草药种植及实训观光基地;一园:中医康养园;一村:龙山村微改造)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学校种苗繁育实验室繁育的石斛、玛咖、白芨、重楼种性稳定,金平县砂仁生态集约化种植项目,实现人均收入从的669元到的5400余元,实现脱贫。

通过融入大战略,服务大健康,使云南中医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呈现良好态势,焕发勃勃生机,正在向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目标迈进。

李新:

有请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陈纪军副所长进行发布。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副所长陈纪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主持人、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我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陈纪军,今天作为联合发布单位代表参加 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新闻发布会,我深感荣幸。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立于1938年,历经79年,现有固定职工600余人,在读研究生458人。现有生物学和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下设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和药理学4个二级博士培养点和对应硕士培养点,并在生物工程和药学2个专业型硕士培养点招生。

目前昆明植物所研究系统平台设有: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野生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支撑系统平台设有: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是中国科学院昆明生物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重要组成单元;植物标本馆(KUN)馆藏标本140余万份,是全国第二大植物标本馆;种质资源库目前已保存野生植物种子9484种(数据截止12月),占中国种子植物总数的31.8%,是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其中,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植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产物研究中心。近年来,实验室在人才队伍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创新植物药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和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一、人才培养

已建成一支由两位院士领衔的,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高层次科技队伍。现有固定人员94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研究员31人(博士生导师25名)。先后有7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3人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3人获得中组部 青年千人 项目支持,4人获得 百千万人才 项目支持,12人获得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 人才项目支持,1人获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支持,1人获 云岭学者 ,1人获得科技部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9人获得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项目支持。94人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任职。具有研究生培养一级学科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了200多名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布于全国医药院校和制药企业。

二、科研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及亮点

过去五年完成426种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新化合物2727个,其中84个被国际天然产物权威杂志Nat. Prod. Rep.列为热点化合物,以30.3%的比例居全国报道 热点分子 的首位,特别是在国际天然产物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杂志Org. Lett.上发表植物化学研究论文53篇,占同期全国发表植物化学论文的44.9%和全世界同期发表植物化学论文的34.2%。已初步建设成拥有12000余个的天然化合物库。该实验室研究成果获得各类省部级奖项7项。由本室创办的国际期刊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NPB) 于被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最新发布的数据库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收录。

三、新药研发方面

先后成功研制了天麻素、宫血宁、青阳参、豆腐果苷、毛喉鞘蕊苏等20余个天然新药。目前5类新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注射用灯盏细辛酚 完成了III期临床研究。现有3个新药候选药物正在临床稳步试验中。抗抑郁新药 奥生乐赛特 是从传统中药中发现具有显著抗抑郁活性的化合物,在绝望与病理抑郁模型上与氟西汀在相同剂量下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一次性获SFDA批准I、 II、 III期临床研究批文,已顺利完成I期临床研究,安全性好,无严重毒副作用,正在进行II期床试验。已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为近五年我国批准的3个1类单体天然药物之一和国家重大新药专项4个 十三五 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入选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止咳平喘5类新药 灯台叶总生物碱胶囊 获SFDA批准I、II期临床研究批文,已完成I期临床研究,正在准备II期临床试验;抗老年痴呆化学1类新药 芬克罗酮 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还有一系列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中。在产学研方面,与云南白药、瑞士诺华、美国陶氏、法国欧莱雅、美国玫琳凯、越南谢氏等取得丰硕成果。

四、成果转移转化

实验室紧扣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的主题,围绕科技创新为企业服务、为市场服务的宗旨,近五年与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项目达20项,促进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社会赞誉,充分体现了实验室的科研特色和特长。例如,针对云南高发疾病 光损伤性皮肤病 医学难题,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共同研制了我国首个经过功效试验和临床验证的医学护肤品 薇诺娜系列医用护肤品及医疗器械产品 ,实现了患者个性化优化治疗,有效率从60%提高到93.3%,复发率降低了36-40%。在全国1000多家医院被200多万患者使用,产生经济效益达4亿元。研究成果获得度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再如,抗凝血新药LFG-53项目知识产权和临床前技术研究资料,3月以一次性转让价4000万元全球独家转让国内知名制药企业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展望未来,昆明植物研究所将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本学科国际发展前沿,充分利用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争取在先导化合物发现、植物创新药、中药现代化及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上实现更大突破,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加强国际影响,加大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

李新:

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新闻界的朋友们提问。

云南网记者:

有一个问题想请问一下云南中医学院,我们知道中医现在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亮眼名片,在云南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背景下,云南中医学院如何支撑我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谢谢?

熊磊:

我刚才提到通过汇聚人才、搭建平台来为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持和平台的支撑,现在学校面临着一个问题,作为57年的院校,现在还没有一个博士群体,导致我们在高层次领军人物引进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今年是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今年新一轮博士学位授权给的申报,所以我们学校正在做全力以赴申请博士学位授权。获得博士学位授权以后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难引进、也难留住的瓶颈问题。

学校还有重新优化专业布局,虽然我刚才说到21个本科专业,应该说支撑整个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人才发展的产业链,还需要优化,下一步申请作为康复学院有7年制研读方面的工作。

另外还需要加强综合的教学改革,让培养学生更有能力、更能胜任云南产业发展的需要。

还有一点我觉得学校做了很多研发,我们都是一个小实验室,我们希望和更多的企业合作,把我们这些研发的产品尽快走向市场,这是成果转化,这点确实是需要产教融合一起协同发展,走完这最后一公路,真正让8000万医保产值,我们在其中应该有所贡献,我们主要是在前期,在后期整个市场运作希望企业加入和参与。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植物研究所在云南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方面有什么优势?

陈纪军:

我想云南有丰富的资源,昆明植物所长期在药物植物方面主要有一些优势,一是保健品、食品的研发创新,因此是世界最大的天然中心,占全世界的1/3。其次拥有天然化合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目前我们有1.2万多种,这可以充分发挥云南省的资源优势。

第二,持续创新天然研究的能力。从上世纪70年代、80到现在已经过去30年,我们后续不断研究一系列的新药,比如说 中国制造2025 ,这作为 十二五 、 十三五 重要推进的一项,比如说还有云南特色的植物,在研发方面有持续的能力。

第三,人才队伍。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尽管如此我们在院士领导下,中科院百人计划,以及在高端人才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良好的优势。

以上三个方面表明药物资源的药材、收集和保存,目前为止大概是有1.8万-3.8万。其次还有新品种的选育,每天大概有20种野生植物在不断的灭绝,因此我们有9000多种的资源进行储存。同时昆明植物所有一千多亩的土地,我们保存7000多种植物,这些植物以后有生物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充分利用昆明植物资源、生物性、调查、保存、开发利用等优势,将为云南天然药、民族药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谢谢。

李新:

本次第一场发布到此结束,休息10分钟,10:20进行第二场发布。

[责任编辑:李沫] 相关链接

如果觉得《云南举行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新闻发布会(一)》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