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首小令 蕴含无尽哲理 值得反复品味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首小令 蕴含无尽哲理 值得反复品味

时间:2020-07-23 16:19:05

相关推荐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首小令 蕴含无尽哲理 值得反复品味

众所周知,王国维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人间词话》就是其词学评论的结晶。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王国维品词无数,阅历颇深,写起词来也是自成气候。本文介绍的词是《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词人看透红尘凡俗,试图跳出世间,以更高层次进行观察,最后却又拉回现实,引发无限遐思。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交代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高大华丽的楼房,在繁华热闹的大街边屹立。楼之高,可以登高望远,或是怀古伤今,感人事变迁;或是抒发闺怨,怀念远人。“临大道”自然地引出了“车如流水马如龙”之景象。轻雷,在古诗中常比喻车马的声音,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像君之车音”。往来人络绎不绝,昼夜不息。

“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紧接着,我们的主人公登场了。由“窈窕”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佳人,独自凭栏眺望。闲着无聊,她还要数一数过往的行人。这里的“小”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在楼上观看,楼下的人显得小,第二层是行人逐渐远去,所以逐渐变小。这种画面让人不禁想起温庭筠《望江南》中的“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同样是独倚楼上,不过一个是看千帆远去,一个是数行人渐小。

仅通过上阕看来,这好像是一首传统意义上的思妇之词。然而词人笔锋一转,突然写道:“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一刹那间,车马扬起的灰尘遮住了一切,待尘埃落定,不论是地上走的,还是楼上看的,都已在世界微尘里老去。这种表现手法可谓前无古人,好像电影里的蒙太奇一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果让王国维拍电影,至少在电影语言上,也不会差到哪去。

当然,这句词的含义不仅如此。我们刚才分析上阕,不论是楼外轻雷,还是数尽行人,都是从佳人的角度,俯视着看。但是“一霎车尘”句也是从佳人的角度吗?我们从词句“陌上楼头”看出,不论是行人还是佳人,都成为了被观察者,所以,这当然不是沿用上阕的观察视角。王国维类似的写法还有“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会当凌绝顶,上可窥皓月,下可觑红尘,似乎成为了高层次的观察者。可是到头来呢,“可怜身是眼中人”,自己却又是更高层次观察者的观察对象。回到原词,是佳人在楼头观察陌上,可有人却在观察陌上行人和楼头佳人。这个视野同样是上升了一个层次。

王国维受西方哲学家,尤其是叔本华影响颇深,而叔本华十分推崇东方的佛学。所以,王国维的词中竟多少有了禅意。一霎即一刹那,为梵语的翻译。后面的“尘”,不单指车马扬起的尘土,同时隐喻了佛家的微尘。不论是忙碌的车马行人,还是闲极无聊的佳人,到头来都是虚无一场。所谓色空,不论是金钱、香车、功名还是美人,都是空洞之物。就像红楼梦里的:“好一似食尽鸟偷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再看结尾,“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刚才说到视野,说到哲理,结尾却又蓦然拉回现实。天色渐沉,西风吹云,到了明朝,遍地都是雨水。这个“伤流潦”,是谁在伤?是佳人,是高层次观察者,还是词人?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的是,本词以景物作结,将思绪拉回现实,显得极为曲折。

这首《蝶恋花》,虽然运用了大量传统意象,如朱楼、轻雷、倚栏、西风,但是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这是因为词人大胆运用了双重视界的写法,开词家未有之境,蕴含着人世茫茫的哲理。王国维也对此词极为满意,他在《人间词话》里写到:“余自谓才不若古人,但于力争第一义处,古人亦不如我用意耳”。

文中图片源自堆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觉得《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首小令 蕴含无尽哲理 值得反复品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