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李白的“树深时见鹿”人尽皆知 但是他的下一句很多人都搞错了

李白的“树深时见鹿”人尽皆知 但是他的下一句很多人都搞错了

时间:2022-06-26 06:39:09

相关推荐

李白的“树深时见鹿”人尽皆知 但是他的下一句很多人都搞错了

李白的“树深时见鹿”人尽皆知,但是他的下一句很多人都搞错了。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树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这句话,其中前半部分“树深时见鹿”的作者正是我们的诗仙李白。

印象里的李白,他肆意潇洒,仗剑天涯,大唐的风光在他的笔下宛如一场绚丽夺目的烟花。他之所以是李白,是因为他有着无双的诗意与纵横天下的侠气,不仅如此,他酒气与仙气同样并存,在他仗剑走天涯的时候,他也寻仙问道,就是这样一个人,拥有无尽诗意,也有着安民济世的决心,这才是李白。

花鸟树木,山川相连,有人欣赏,那便都是风景。岁月漫长,一路走来,会看到无数的风景,这世间纷纷扰扰,多不胜数,有时候总会想要寻求一处宁静的地方安抚心灵。所有的人,都在被岁月催着长大,推着往前走,殊不知,回过头来,最美的依然是少年时光。

年少时期的李白,羡慕那些侠客的生活,无端生出一股向往,于是他也开始仗剑天涯,不问生死,只求快意。于是他来到了巴蜀地区,这里山川秀美,道教盛行,李白本就热衷于求仙问道,自然是心生欢喜。

在巴蜀的这段时光里,他一边读书一边领略这里的美景,当然也留下了不少的作品。钻研诗书的同时也不忘寻仙问道,于是就有了《访戴天道士不遇》这首诗。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年少时期的作品,当时的李白,暂居在大匡山中的大明寺里读书。这个时期的唐朝,盛世华章,万国来朝,一切都是盛世的模样。而在不同的时期,总会有不同的教派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在唐朝这个时期,道教盛行,有着不少的统治者都自称是道教创始人李耳的后代,因此,在这个时期,道教备受尊崇。当时的巴蜀地区,道教也很盛行,在青城山、峨眉山等地,都有著名的道场,而李白所暂居的地方大匡山也有道观,在耳濡目染之下,再加上从小就熟读各种书籍的李白,也热衷于寻仙问道。

这个时期的李白时常出入道观,与不少道士结交同游。他自幼熟读经书,自然知晓道家无为而治的道理,只是,生于盛世,加上少年才气的他更倾向于济世安民,踏上仕途。为此他也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但是矛盾的是,受道教文化的影响,他也有一颗归隐的心,因此他也矛盾了一生,是纵情潇洒,飘然于尘世之外,那边是身居庙堂,心忧家国天下,无论是哪一边,他都放不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林深幽,流水潺潺,远处的山林中传来几声狗叫声,渐渐消失在流水声中,溪边一树桃花开得正艳,桃花灼灼,花瓣带露,甚是好看。诗的开头两句直接就展现出一幅清净美丽的景象,给人一种安宁舒适的感觉。第一句里流水潺潺,犬吠声声,这是诗人所听到的,第二句里桃花灼灼,露珠耀目,这是诗人所看到的;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写出了诗人进山之后的悠闲,也突出了周围的景色是极美的。在这样的美景的衬托之下,人的心情也应该是极好的,除此之外,桃花带露,也能看出来诗人带着极大的期待从早上出发,去寻访道士。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沿着溪流一路走来,走到树林深处,看见几只麋鹿因人来而走远,晨雾散去,日头高挂,似是正午来临,却没有听见从道观里传来的钟声。诗人沿着溪边小路一路走来,走到了树林深处,见到了麋鹿,因为怕人的惊扰,往更深处走了,林深路长,这一路走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正午时分,这个时候,本该由钟声从道观传来,然而并没有。这里也暗示道观无人,因此到了正午,却没有钟声传来。

而诗人或许不以为意,或许是山中寂静,一时没有察觉,再加上麋鹿的出现,更显得山中寂静。这一路走来,有山有水,有花有鹿,风景秀美,自然也不枉此行。同样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山中无人,道观无人。麋鹿是喜静的动物,怎么会出现在林间小路边?大约是因为树林幽深,许久没有人从这里经过,因此才会出现。再一说,道观里到了正午时分,会有钟声响起,而这时候到了正午,却没有听见钟声,也反映出了此时道观里也是无人的。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一丛丛野竹长得分外茂盛,一根根直冲天际,像是划破了青色的云雾一般,白色的瀑布从碧绿的山峰上垂挂下来。从前面两句诗可以看出来,诗人从早上出发,到了中午还没有走到道观,可见这路程还是挺远的,眼前的景色从流水潺潺、桃花灼灼变换到野竹翠林、瀑布山峰,想来,目的地应该就在不远处了。

如果觉得《李白的“树深时见鹿”人尽皆知 但是他的下一句很多人都搞错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