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于丹:在唐代 李白的这首诗可比《静夜思》流行多了

于丹:在唐代 李白的这首诗可比《静夜思》流行多了

时间:2020-02-11 01:11:51

相关推荐

于丹:在唐代 李白的这首诗可比《静夜思》流行多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李白的《静夜思》可谓家喻户晓,每个小学生都会背诵。著名学者于丹在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里讲到李白的另一首五言古乐府诗《玉阶怨》,她说这首诗在唐代比《静夜思》的知名度还要高。

《玉阶怨》到底是怎样一首神仙诗作,竟然比《静夜思》在唐代还著名。

今天,悟空就带大家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再试着讨论一下它在唐代流传广泛的原因。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两句诗选取一个静态画面的局部细节,被秋霜打湿的罗袜开始描写。

皇宫里玉石做的台阶上凝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露,原来已经是深夜了。一位宫女独自在这台阶上伫立,久久仍未离去,以至于凉凉的雾气浸湿了她的罗袜。

“白露”当然会让人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罗袜”一词,与曹植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相关联。

“玉阶”、“白露”和“秋月”相对应,统一的色调营造出一种素净而轻灵、朦胧而凄清的氛围。在这样凄清的氛围中,读者也和诗中宫女一样,被盼君归来而行不得、住不得的愁怨所笼罩。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两句诗描写宫女动作的一个转折,衬托她情感与心态的转折。

天气寒冷,这位宫女从台阶回到了室内,把水精帘放了下来。在放下帘子的同时,宫女看见玲珑明亮的秋月,不由隔窗痴然凝望。

“玲珑”一语,作为形容词修饰 “秋月”,表现明月的皎洁动人。“水精帘”是水晶做的窗帘,这当然不是平常的器物,而是皇宫内苑的珍品。

在“下精帘”和“望秋月”这两个简单的动作之间,多少情思幽怨往返回还。前面是强烈执着的期盼与守候,后面是深重悠长的失望与幽怨,而失望之中却终是欲罢不能。剪不断理还乱,真真是让她坐不得、卧不得。

诗中“玉阶”、“白露”、“水精帘”、“秋月”等意象组成晶莹剔透的视觉世界,把宫女的忧思徘徊、孤苦无眠衬托得更加凄楚动人。盼君王实杳然无期,欲入睡又心有不甘。这样委婉曲折、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在这短短一首小诗里被抒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玉阶怨》是李白创作的众多宫怨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宫怨诗的创作,最早起源于先秦时的《诗经》中的《白华》。而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全的、真正意义上的宫怨诗。到了唐代,宫怨诗数量众多,名篇迭现,一时繁盛非常。

文学作品的兴衰和内容走向往往关乎于社会世情,我们试从唐代的社会状态入手,分析唐代宫怨诗繁荣的原因。

首先,宫怨诗在唐代繁荣的首要原因,必然是因为唐代社会客观存在着帝王后宫妃嫔众多这一弊制。

因此,也才有诸多的诗人用自己的诗笔给予这种现象以艺术而深刻的反映。他们既对这一腐朽的后宫嫔妃制度予以无情地抨击,又对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宫女予以深切同情。

其次,唐代社会具有比较自由、活跃、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这给了诗人们较为宽松的创作环境。

我们从唐代诗坛上大量出现的讽刺辛辣、指斥直切而又揭露深刻的政治讽刺诗已可窥见一斑。也正是在这样相对宽松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较为自由的创作环境中,诗人们才又将自己手中的诗笔伸向了更为幽深的后宫,去反映和关注那些无助的宫女侍妾的情感心理、生存状态,从而写出了大量的宫怨诗。

最后,唐代有一大批诗人,反对浮靡轻艳的宫体诗,他们通过大量创作宫怨诗来进行有力反拨。

“宫体诗”与“宫怨诗”主要表现对象都是后宫的女性。

宫体诗的作者描写女性时多以欣赏、玩弄的心理,写其容饰神情、歌容舞态,常显娇弱艳冶,且时涉于狎亵。

而宫怨诗作者表现宫女时并不专注于姿色容态,却多能深入其内心,写出她们的幽怨和悲哀、痛苦和无奈。

唐初诸多诗人,对六朝尤其是梁陈以后浮靡轻艳的“宫体”诗风,均给予抵制和抨击。盛唐诗人,特别是李白、 王昌龄等,不但继承了初唐清新刚健、饶有风骨的诗歌风格,更着力地通过大量宫怨诗的创作,来更直接、更为巧妙、也更具鲜明对比性地对宫体诗加以反拨。

李白的《玉阶怨》《长门怨》,王昌龄的《西宫春怨》《西宫秋怨》就是这些诗作中的杰出篇章。

宫怨诗的繁荣给了《玉阶怨》流行的大背景,而被乐歌唱使得它能更广泛的在唐代社会的各个阶层流传。

帝王后宫看管森严,人们想了解“宫闱秘事”之点滴。诗人们创作的宫怨诗正可应合人们的需要,满足其好奇心理。有了广泛的“市场需求”,乐工这才积极择选,被乐传唱。

《玉阶怨》这类宫怨诗中表现出的渴望帝王眷顾的情感,与古代文人怀才不遇之情是相通的,极易引起封建文人的共鸣。

诗人作为知识分子,在中国官僚体制的压迫下,他们生命价值的实现和宫女一样,都来自于皇帝的赏爱。这使得他们在创作中找到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契合点。

诗歌以具体的物象解释抽象的情感。这物,在诗中就是意象。宫怨诗的典型意象有镜、萤、更漏、团扇、玉阶、长门、长信、金屋等等。

诗歌必须在有限的字句内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因此诗歌的创作经常要借助意象。因为意象的独特性、所指内容的固定性,当读者在面对这一类语汇时,就会联想到典型意象,进而运用他们的阅读经验,获悉全诗主旨。

悟空认为:

正因为现代的读者不具备唐代读者对宫怨诗典型意象的深入理解,不能在读到这些词汇时引发无穷的联想,因此很难感受到诗歌背后的幽美意境。再加上现代读者对古代后宫生活不那么好奇、对封建文人怀才不遇也不能感同身受。这三点原因综合起来,就是现代读者对这首唐代十分流行的《玉阶怨》不“感冒”的原因了。

而《静夜思》就不同了。

思乡之情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月是故乡明”,每一个远离家乡的华人看到天上一轮照耀古今的明月时,应该都会想起这首诗。这也正是《静夜思》在现代更著名的原因。

在别人的诗中读到自己的情感,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在诗歌的世界中,退守内心最后一份宁静,这正是一个老文艺青年最后的倔强。

如果觉得《于丹:在唐代 李白的这首诗可比《静夜思》流行多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