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刘禹锡的一首名作 生动凝练 酣畅淋漓 不愧为中唐杰出诗人

刘禹锡的一首名作 生动凝练 酣畅淋漓 不愧为中唐杰出诗人

时间:2024-05-03 01:17:31

相关推荐

刘禹锡的一首名作 生动凝练 酣畅淋漓 不愧为中唐杰出诗人

刘禹锡是中唐的一个怪才,他才华横溢,见识广博,但也脾气执拗,不愿随波逐流。按照他的能力可以担任柱国大臣,可是他的性格却令其吃尽了苦头。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不可能没有怨言,但是他的诗篇中却只见昂扬向上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豪迈气概。

有一次刘禹锡奉命从夔州调任和州,诗人乘船而行,沿路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即兴创作。当客船来到湖北的西塞山时,诗人趁着船家正在补充给养,便独自下船观看,却忽然触景生情,赋诗留念。下面分享刘禹锡的一首名作,生动凝练,酣畅淋漓,不愧为中唐杰出诗人。

西塞山怀古

中唐:刘禹锡

王 濬 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诗人博览群书、通晓历史,更知道此处人杰地灵。首联就提到三国纷争的故事,当年晋武帝派遣大将王濬亲率水军,征伐东吴。益州即成都,金陵指南京,两地相隔遥远、战船顺江而下,旌旗飘扬、遮天蔽日。

作者用一个“”字,形象地展现出大军的磅礴气势;而“黯然”二字,则传达出东吴政权大势已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难以阻挡。作者以此典故开篇,令人立刻就回味无穷,也仿佛亲身来到了古战场。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细致地描述这场战事及其结果,东吴守军虽然心惊胆战,但依然希望拼死一搏。他们在江底暗置铁锥,又在水面安装了无数铁链,自以为长江天险必然固若金汤,可是最后却是“一片降幡出石头”。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省去了如何攻城拔寨、又怎样直取金陵的过程,更展现出征讨大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的高涨气势。“千寻铁锁、一片降幡”,形成强烈的对比,表明攻方势在必得,而守方也竭尽全力。但是由于东吴的颓势无可挽回,只能白白地让很多将士丢失性命,令人唏嘘不已。

诗人也必然深刻地感受到这些,于是发出了一声浩叹,“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依旧紧靠长江,但在金陵建都的几个王朝却都先后灭亡,让人倍感悲凉。

由于前两联繁简得宜,又进行了充分的铺垫,显得颈联抒发的情感极其深沉。一个“”字,表达了诗人的无尽感慨;而“依旧”二字,却表明虽然人世间风云变幻,青山碧水以及天地宇宙,却仍然按照固有规律运行,好像丝毫不会在意那些得失与存亡。

最后诗人又联想到自己四处漂泊的坎坷经历,虽然大唐王朝暂时还完整和强大,但是谁能保证其不会重蹈覆辙。“故垒萧萧芦荻秋”,作者以景语结束全篇,既展现出古战场萧索的氛围,又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担忧。

没有了过往的喧嚣和烽烟,不见昔日王者的气度和雄风,唯有深秋时芦荻在寒风中不停地摇晃,周围更是残垣断壁,尽显一片荒凉景象,都让诗人觉得羁旅无比凄凉。

刘禹锡的这首七律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写景和抒情更是融为一体。全诗感情深沉,语言生动凝练,展现出古战场的沧桑与荒凉。作者追忆往事,警示后世,更委婉地表达出屡遭贬谪的痛苦。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但只有勇敢地站在它的面前,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生活也如一幕话剧,从开场到结尾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生起起落落,只有强者才不惧挑战,并笑到最后!

如果觉得《刘禹锡的一首名作 生动凝练 酣畅淋漓 不愧为中唐杰出诗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