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 素炉焚香 鼻观风雅 』

『 素炉焚香 鼻观风雅 』

时间:2018-07-14 23:35:00

相关推荐

『 素炉焚香 鼻观风雅 』

焚香,是嗅觉的审美。古人抚琴作画,皆先燃良香在侧,以静心凝神。燎沈香,香云丝缕,沉静馥馨,可消溽暑,可舒纷杂烦忧。

追史溯源。

窗外疏影横斜,室内暗香浮动,香之于文人不仅仅是器物用途。春秋之前,中国历史上就有了关于用香的记载,用香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

彼时从宫廷到民间,香皆为日常用品。焚香有炉,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曰:“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

前时铜炉多以取暖和烧烤食物为目的,或者作为祭祀用具使用,后随香道发展,时间线大致相同。历代出现不少经典香炉制式,如汉代山峦之形的博山炉,宋朴实简洁的瓷炉,尤其是难以复现的明代宣德炉,今如得观,实属幸事。

焚香习俗原是为了驱逐蚊虫,去室内浊气,后作为文人雅事,在文化生活中发挥作用。此处可思器物于中国文化中,便不再只是器物,总能生出些格物致知,物外哲思。

月隐可待梦,炉烟易生情。

焚香是一门技艺,也是修身养性之趣。尤其在宋代,香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读书品香,谈画论道。宋人吴自牧于《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四艺”生活,将日常之趣上升到艺术欣赏的境界。

宋代诗词典文中多有焚香之作,苏轼言「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黄庭坚道诗「香寒明鼻观,日永称头陀」。

书有载文人名香,也为宋时多占。如苏轼的「苏内翰贫衙香」、赵抃的「赵清献公香」、黄庭坚「意可香」、韩琦「韩魏公浓梅香」,又名「返魂梅」。香韵各异,气格清雅古逸,每品香都有一个故事。明窗净几,一炉在侧,可追古思今也!

琴吟香丝舞,鼻可观风雅。

一缕香霭缥缈,成一幅幽远清寂图,以烟云为笔,以眼观景,以鼻观心,心随意动,变幻似真。当闻的嗅觉变成观赏的途径,鼻观就从闻的动作,变成艺术品鉴的步骤,审美的方式。

所谓鼻观,这是除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之外的审美感官,在中国文化的审美意向中,五感都是艺术欣赏的触角和途径。而千年传承的传统香学,恰是嗅觉审美的体现。“鼻观残香里,心期昨梦中”,“暗香浮动近黄昏”,“鼻观微参色相空,凉生苹末满亭风”,不管是赏花还是赏香,鼻观都是审美探求的必要方式之一。

只身静坐,心定意闲,观香在空气中氤氲,随微风飘舞,或幽香沁心,或暗香悠远,或冷香清逸。香,是鼻可观的风雅,是嗅觉的审美,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高妙品味。可用以静心,可用以清浊,可以鼻观自在。

点击下图,可为虚室添美物

精|彩|回|顾

•用壶之后,有件事必须做~•千古一问:白茶用什么泥料紫砂壶来泡?•玩壶之后,变化太大了~•紫砂壶“五美”,玩壶必备!

•奇女子,一生一把壶,来宜兴必看它!

如果觉得《『 素炉焚香 鼻观风雅 』》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