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

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

时间:2018-07-27 00:03:12

相关推荐

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

抗菌药

抗菌药,属于化学治疗药物(简称为化疗药)。化学治疗药物并不仅仅指恶性肿瘤用药,而是指对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以及恶性肿瘤有防治作用的化学药物。所以,抗肿瘤药甲氨蝶呤属于化疗药,青霉素属于化疗药,驱虫药阿苯达唑也属于化疗药。

广义抗菌药:抗菌药归属于抗微生物药的范畴。抗微生物药指的是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而病原微生物不仅包括细菌,还包括病毒、真菌等等。

狭义抗菌药:则专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抗生素

抗生素是人工合成抗菌药。这些药物是直接由化学方法制得的,如磺胺类药、喹诺酮类药等。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阿莫西林是抗生素,也可以说阿莫西林是抗菌药。但对于诺氟沙星,我们可以称其为抗菌药,但不能称其为抗生素。

消炎药

普通大众习惯将“抗菌药”说成是“消炎药”,把“抗菌作用”理解为“消炎”,作为药店从业者,就不能犯这种错误了。

炎症的典型表现可用四个字概括,即:红、肿、热、痛。所以咽部红肿、疼痛,有发热,我们称为“发炎”,关节红肿、疼痛,有热感,我们也称为“发炎”。但“发炎”和“发炎”是不一样的,咽部的红肿热痛多为急性感染,也就是微生物所致,这时使用抗菌药是合适的;但关节红肿热痛,则一般不是由微生物引起,这时使用抗菌药无效,合理的对症治疗药物是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等解热镇痛抗炎药,所以,严格说来,“消炎药”应 指这类

三类药药品分类

抗菌药: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包含抗生素)

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抗生素、硝基咪唑类、作用于G-菌的其他抗生素、作用于G 细菌的其他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抗结核菌类、四环素类

消炎药:

类固醇类消炎药: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非类固醇类消炎药:阿司匹林,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吡罗昔康,酮咯酸等等

滥用抗菌药的危害

对群体、社会而言,滥用抗菌药物可以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如果许多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耐药,这种局面更为可怕,即这些细菌感染将变得所向无敌,人类对它们束手无策。如当前耐多药结核菌就成了世界上结核病防治的难题。

滥用多种抗菌药物会有何不良后果?

滥用多种抗菌药物有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后果:使耐药菌株更加增多;使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多;使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浪费药物,增加国家和患者的负担,其结果会给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而贻误正确治疗。

什么是耐药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剂量不足时,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细菌为什么能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自然界的微生物为了维持自身代谢、保护生存条件免受其它微生物侵袭,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学物质具有调节本身代谢和杀灭其它微生物的作用,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抗生物质。自从微生物产生的这种抗生物质被人类发现并被研制成抗菌药物以来,人类开始介入了微生物之间的抗生斗争。

细菌也就把人类制成的抗菌药物视作抗争的对象,只要接触过某种抗菌药物就采取择优去劣的进化原则保留并延续那些菌:包括能灭活抗菌药物的物质,如各种灭活酶,或改变本身的代谢规律使抗菌药物无法将其杀灭,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降低吸收,增加排出。这样就形成了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使本来有效的抗菌药物在遇到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时疗效下降,甚至完全无效。

解决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答: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研制新型抗菌药物和制备疫苗来对付细菌感染性疾病。其中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是最为可行的。

如何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症,病毒感染不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2)对有适应症的病人,药物种类、用量及使用时间都要注意,能用窄谱的就不要用广谱抗菌药物,能用一种有效的就不必用多种,以避免耐药性和二重感染。

(3)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4)向群众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关知识的教育。

如果觉得《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