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揭开金编钟背后的隐秘故事

揭开金编钟背后的隐秘故事

时间:2018-12-17 12:26:42

相关推荐

揭开金编钟背后的隐秘故事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今天的各种音乐演出中,我们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即便有,也都是出现在仿古的各种表演仪式中。而我们要说到的这套编钟更加与众不同,因为它的材质是黄金。光是看到它的原材料,就已经能够估算出它的价值了。这套编钟身上,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乾隆帝是世界上最会享受的君王之一。乾隆五十五年,就是1790年,这一年是乾隆的八十岁寿诞,风光无限的乾隆爷,觉得自己的寿诞绝对不能平平常常的过,因此就下令各地要给他进贡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于是,举国上下一通折腾。为了彰显皇朝的尊贵、富足,也为了表示对皇上的尊重,朝廷大臣们决定效法康熙六十寿辰铸造纯金编钟那样,也用纯金打造一套金编钟。只是这组金编钟要比康熙皇帝那组规模更大,也更为精致。

这套金编钟铸造过程极为复杂。全套16枚,共用去黄金11439两,每一件编钟的背后都有“乾隆五十五年造”的款式。编钟上瑞兽复为钮,两条蟠龙跃然其间,波涛云海环绕金钟,彰显着帝王尊贵之像。更令人称奇的是,与铜编钟以大小的不同来定音不一样,这16只黄金编钟外表大小竟然是一致的,原来它是靠每个钟的厚薄不同来定音的,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稀世之宝。

金编钟的制造工艺,谁看了都要啧啧称赞:它发出的和谐清脆音调,让人叹为观止。这一组编钟不仅是历史文物,也是艺术的无上珍品,从中折射出康乾时期盛世国力的富足和强盛。

乾隆帝敕造的这套金编钟从此就成为了大清国宫廷里的重要礼器,每逢大典,就用它来进行演奏。可是,这套金编钟并没有始终存放在皇宫里,而是经历了不平凡的风雨历程。一套属于皇帝的金编钟,又怎么会流落民间呢?

乾隆在即位初年效法汉族立“嫡长子”的做法,在乾隆元年(1736),就秘密立嫡出的永琏为皇太子。然而乾隆三年永琏就死了,还不到十岁。乾隆又立皇后生的二儿子永琮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才两岁。一年后皇后富察氏死在东巡途中,乾隆帝十分伤心,于是迁怒于庶出的皇长子,皇长子不久也忧惧而死,立储的事让乾隆伤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准再提立储之事。

转眼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六十三岁的乾隆帝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回避立太子的问题了,这个时候,还活着的皇子只有六人,这六人中,又有两个过继给了兄弟,所以可供选择的就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乾隆帝觉得谁都不是理想的人选,相对而言永琰的缺点最少。永琰的生母魏佳氏,父亲是内务府管领,是汉军旗人。乾隆十八年的时候(1753年),魏佳氏被选入后宫,被封为贵人,据记载,魏佳氏长得非常漂亮,有沉鱼落雁之美,而且精通琴棋书画,乾隆很喜欢她。魏佳氏先后为乾隆生育了四子二女,是乾隆所有后妃中为他生育最多的妃嫔,由此可见,乾隆是多么喜欢魏佳氏,后来更是将魏佳氏册封为皇贵妃。由于当时后宫的乌拉那拉皇后失宠,魏佳氏实际上就掌管着后宫。既然永琰相对来说也算是“矬子里面拔将军”,他母亲又是自己喜欢的妃子,于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乾隆帝下定决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按照雍正定下的规矩“秘密立储”,他书写了立储谕旨,将谕旨藏在一个硬木匣子里,再命人将匣子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完成了立储工作。

乾隆那时候也不知道能活多大岁数,一激动,就发誓,自己当皇上的时间不能超过爷爷康熙,康熙在位61年多,他乾隆就当60年就行了,可是他自己也没料到,他的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到了85岁还蹬蹬的,东北话,杠杠的。可是话已经说出去了,而且以尊崇孝道出名的乾隆,总不能说了不算吧,于是这才在乾隆六十年,也就是1795年,以85岁高龄离休了。其实,老爷子心里可是老大不愿意呢。何以见得呢?有记载为证: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年10月15号),圆明园勤政殿,乾隆帝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命令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内毓庆宫。以明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自己退位称太上皇帝,仍自称“朕”,太上皇谕旨称为“敕旨”。皇帝处理“寻常事件”,意思就是小事皇帝处理,如果有重要军国大事以及官员任免,由太上皇亲自指导处理,新授府道以上官员,都要到太上皇前谢恩。太上皇每天还要对皇帝“训谕”。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太上皇退位是老大不乐意,那么还有一件小事儿,就能看出乾隆的心思了。嘉庆元年的正月初一日(1796年2月9日),一场千年罕见的传位大典在紫禁城举行。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不靠搀扶,迈着稳健的步伐登上太和殿宝座的台阶,就皇帝位。宝座前地上放着拜垫,宝座东侧案上陈放着传位诏书和皇帝玉玺,皇太子颙琰立在西侧,侍卫近臣分立太和殿内外,大殿前广场文武百官按文东武西原则,分班肃立。朝鲜、安南、暹罗、缅甸等属国也派使臣前来朝贺,场面庄严、壮观。一切都挺好吧,可是乾隆爷到了大典的时候临时决定,不把玉玺授给颙琰,只念一下传位诏书即可。这可急坏了几位大学士,因为这样一来典礼就不圆满了,传播到天下也有损乾隆帝主动禅让的伟大的形象啊。于是连哄带劝,就差哭谏了,最后乾隆这才答应交出玉玺。

嘉庆帝对乾隆那是十分顺从,或者说是相当地顺从了。当时朝鲜使臣向国内报告中国情况,说嘉庆帝“侍座太上皇,太皇喜则亦喜,太皇笑则亦笑。”随着乾隆太上皇的身体逐渐衰迈,他的宠臣和珅逐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这就埋下了大清国衰败的根儿,以至于到后来,作为至高无上和国富民强象征的金编钟,都不幸而流落民间市井,东躲西藏。

联系方式

天津广播电视台滨海广播《城市记忆》节目播出频率:FM87.8\AM74.7

首播时间:每天6:00;

重播时间:每天14:00和23:00

如果觉得《揭开金编钟背后的隐秘故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