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拿奖到手软 却出不了数学大师:看完中国奥数变迁 您还愿孩子学它吗?

拿奖到手软 却出不了数学大师:看完中国奥数变迁 您还愿孩子学它吗?

时间:2022-10-22 12:20:52

相关推荐

拿奖到手软 却出不了数学大师:看完中国奥数变迁 您还愿孩子学它吗?

授权转载自精英说 (ID:elitestalk)

最近,随着中国队时隔四年,重回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冠军位、与美国队并列第一,又重新燃起了人们对“奥数”的关注。

毕竟从80年代开始,好几代中国孩子的童年,都绕不过去奥数这个事儿。

本届前往英国巴斯参赛的中国代表队

图片来源:Google

在中国,人们对奥数的情感无比复杂。家长们对它追捧有加,学生们对它恨之入骨;到了教育改革者那里,它又成了应试教育的标志;还有网友评论说,奥数就像“地沟油”,吃着不放心,想着恶心,但是因为有利可图,还是有很多人争着吃…

图片来源:Google

从1985年开始的全民奥数,到2001年一纸“禁奥令”的诞生,让人“又爱又恨”的奥数在中国始终备受争议。

那么当我们追根溯源,奥数到底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在中国风靡数十年,成为80、90后的噩梦的呢?

从全民奥数的年代说起

只要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还记得中国人对奥数有过何等的狂热。1978年5月21日,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学数学竞赛在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广东、辽宁、四川、陕西八省市同时举行。参加竞赛的,年龄最大的十九岁,最小的十四岁,多数是高中生,也有少数初中学生。

1978年 全国第一届中学生数学竞赛图片来源:Google文革过后百废待兴,这次竞赛是我国举行的第一届中学生数学竞赛,其目的就是为国选拔人才,意义重大。而自1985年中国首次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以来,截止中国已经获得204枚金牌、179枚银牌、133枚铜牌,将516枚奖牌收入囊中。金牌拿到手软,冠军的位置更是无人能够撼动。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美国在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夺得冠军。美国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这是美国自1994年以来时隔再度夺冠。而在这期间,第一名几乎被中国包圆了。

图片来源:Google当时,为了让每年参加国家集训队的20多个学生安心备战,都会给予他们免试上大学的保证。随后,国家教委出台政策规定,包括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在内的5个学科高中联赛,成绩好的可以免试上大学。推荐保送和竞赛的关联由此确定下来。而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很多家长看中的正是“保送上大学”这条“捷径”。

图片来源:Google在那样一个全民冲刺奥数金牌的年代,不仅国家队选手在国际赛场上肩负起争金夺银的使命,为了能够进入重点中学,普通孩子同样在为奥数付出超额努力。真正引爆奥数的是1998年“小升初”取消统一考试。当时,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部门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就近入学政策。不少优质的学校自行考试,奥数顺势填补空白,成为重点学校选拔尖子生的参考依据。这使得全国上下掀起了“全民学奥数”的高潮,随便问一个“85后”,很少有没学过奥数的。

华罗庚奥数竞赛图片来源:Google

奥数的狂热是每个人都想要的结果:国家借此选拔有创新性的人才,学校借此获取尖子生维持升学率,家长借此来保证下一代教育质量并谋求阶级跃升。在中国这种教育体系下,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想有个好工作,就得上一个好大学,之前就得上重点高中,再之前就得上重点初中、重点小学,甚至重点幼儿园。

图片来源:新华网

于是每一个阶段、每一次入学,都是一次竞争,而每一次竞争,都是下一次竞争的门票与优势。在环环相扣的竞争之中,成年人的职场竞争压力,被高效地传递到低年级,甚至本身也成为压力的新来源。

在这个过程中,奥数被视为绝对的考核标准,人们相信拼奥数是一条公平的路,起码不拼爹不拼财力,是靠自己的努力明刀明枪挣来的,对不对?

图片来源:Google

一代代奥数冠军,却迟迟不见数学家?

当奥数从一种超凡的素质跌落为升学必备的工具,这就宣告它必将走上“异化”的道路。人们突然意识到,拿了那么多的奥赛金牌,中国却始终没有出现数学大师。被称为“数学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迄今没有中国国籍的获奖者。

被孩子们簇拥着的数学家华罗庚图片来源:Google截止,世界上共有60位数学家获得过菲尔兹奖,其中2位为华裔数学家,1982年获奖的丘成桐为美籍,获奖的陶哲轩为澳大利亚籍,且他们都没有在国内接受教育的经历。中国获得奥数金牌的学生,虽然也有不少在高校从事数学研究的,但数量和成就与中国队夺取金牌的数量并不匹配。相比于拿奖路上的“满腔热血”,这二十年来中国对于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似乎显得不值一提。不仅如此,那些金牌获得者还有不少人滑落人间,成为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失意者”。

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的柳智宇在放弃麻省理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后遁入空门,成为北京龙泉寺的贤宇法师图片来源:Google广东一金奖获得者赴美国一大学继续深造时,因精神病问题被迫退学,曾引起各方关注;国际金奖得主——袁智(化名)在保送北大后变得孤僻,不擅长与同学交流,自问“为啥我只会做题”。人们不得不承认,从孩子的角度看这种强迫式的、并非基于兴趣爱好的教育模式,不仅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厌学情绪。

图片来源:Google 即便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赛的、被视为绝顶天才的人物,如柳智宇和付云皓,在进入大学之后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厌学情绪。获得菲尔茨奖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毫不客气地炮轰:做奥数竞赛绝对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数学其实是在做研究,而奥数却只是在做题。放眼望去,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国家上百个,但只有在中国,奥数才成为了一门显学。包括发展了很多年奥数的美国,都没有形成全民奥数的现象,只是有兴趣的学生参与。

数学家丘成桐图片来源:Google 中国数学会原理事长马志明院士也说:“(奥数)本来应该是天才的,考查学生真正的智商,但是我们把什么事情都功利化了。”奥数明明是个小众事物,在中国却变成了大众的狂欢,甚至是负担。

街头补习班广告图片来源:Google当家长们投入各种战斗,用培训来填满孩子的时间,对各种社会化考试和证书的追逐,这些都是家长雄心和财力的反映;在各个考场背后,都有专门的培训和课外班的身影;在不同的营销策略里,都有同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如今,奥数在中国已无人不知,“奥数经济”更已蔚为大观。,有媒体估算,杭州小学生在奥数培训上一年的支出,高达3亿元。举办竞赛能带来高额回报,浙江省的“睿达杯”在有约18万名考生报名,其中4.6万人参加复试,按照初、复试各交30元的规定计算,仅报名费即可得600多万元。为在竞赛中拿奖,家长还要让孩子参加训练营等等,交纳成千上万的费用。

正在补习班上课的孩子们图片来源:Google2001年,教育部发布奥数禁令;3月,教育部下达《通知》,全面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但即便奥数遭到打击,随着一篇名为《疯狂的黄庄》的文章在家长群疯传,人们发现,校外奥数的培训狂热程度依然未减。

在位于杭州某学校的华杯赛初赛考场外,大批候考家长在等待考试结束。图片来源:东方IC

偏科的数学神童

曾经夺得过两届国际奥数IMO冠军的奥数“天才”付云皓,对奥数曾带来的“高光时刻”深有体会。付云皓的童年时期正值奥数的黄金时期,小小年纪的他也早早展现出了数学天赋:还不会说话就无师自通学会了四则运算,6岁前读完小学数学课本,参加奥数竞赛,几乎战无不胜

付云皓图片来源:Google

随后,从华罗庚金杯赛的团体第一和个人第一、初中奥林匹克数学联赛北京市第一,到IMO冠军,无尽的奖项与荣誉给付云皓带来了名气,更让整个家庭沉浸在“培养出天才”的喜悦里。但是纵览付云皓的经历与他的口述很容易发现:在他生命前的时间里,因为太过于投入与数学,显然遗忘了其他科目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甚至可以说除了奥数一无所有。

北京大学图片来源:Google 即便连续两年获得IMO满分金牌,并因此保送北大,付云皓却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多门科目挂科,最后从北大肄业。在学校课堂上,除了数学以外的课程他几乎一无所知。而且所有人都对这位“中国数学界标志性的人物”抱着相同的态度,只要数学好就行,所以付云皓根本不用操心自己的其他课程。当家庭、学校、社会不断因为“奥数”让付云皓享受着种种特权,却让他在北大的学习中丧失了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人文教育。

图片来源:Google 人文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唤醒,唤醒对独立、自我、世界、人生的思考,唤醒对选择、抉择的思考,拥有对事物的反思能力、自控能力和抗压能力。对于19岁的付云皓来说,当时并没有重视这一切,“这种课又不是数学课。”随着游戏水平的日益精进,紧接着,他又挂了政治、英语、物理这些「扯淡的课程」,加起来满了十学分,收到了一个学术警告。

图片来源:Google 此后我们看到面对挫折,大学期间付云皓最多的选择就是逃避或者无助地自降标准。现如今作为一名老师,在高校深耕基础教育的付云皓,已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新的目标,只是从某种角度讲,他可能是那个时代教育体制的牺牲品。再有天赋的孩子,也不可轻易荒废全方位的教育,单纯唯成绩论、天赋论,过早默许了偏科,这反而会害了孩子。

奥数本身并没有问题。这里原本应当是那些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的舞台,但却发展出变态的选拔考试和各种利益之争,最终透支了孩子的未来,也消耗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正确的数学教育理念能惠及更多学子,这远比金牌数量和排名,更值得期待。

版权归精英说所有,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责任编辑:赵矗

图文排版:虫子

文章来源:精英说。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推荐阅读:

年会专辑 | 徐启建:“天、地、人、和”是校长的入门课程!

学校变革的分水岭:错过这四个教育新路标,将会错过一个时代!

任正非:国家强盛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完成的,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刚刚,教育部长:今年要把教师从各类检查、考核、评比中解脱出来!

改进在日常!这三所北京、深圳、武汉的学校改进各有各的“入口”

长按二维码

高品质学校发展全面检测

如果觉得《拿奖到手软 却出不了数学大师:看完中国奥数变迁 您还愿孩子学它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