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王梵志的诗多作于出家之后 以佛徒的口吻 谈论俗尘的烦恼

王梵志的诗多作于出家之后 以佛徒的口吻 谈论俗尘的烦恼

时间:2018-06-19 12:06:50

相关推荐

王梵志的诗多作于出家之后 以佛徒的口吻 谈论俗尘的烦恼

本文系作者彭秀霞说综合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出家向佛、了却尘缘的人,大多无争无斗,无怨无怒,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但也有身在空门,回望前尘,而感到愤愤不平的如初唐诗僧王梵志,即属于后者。他原是位读书郎,认为无论世上什么珍宝也不如知识值钱其时家中有些田产,日子过得还较舒心,但后来租多税重,便深感力不胜负。

官差临门,凶如虎豹,稍有迟缓,鞭扑随之。“户役数千般,处分须平等。”而官吏不照章办事,任意敲榨。“但知多与酒,火艾不欺人。意思是说,税收之外,还须请吃喝,多送些酒给他们,便可保平安。但贫苦人家,怎会有那么多财礼可送?所以沉重的捐税,都压在他们的头上。而富人则不同税吏到来,“广设好饮食,多酒劝且醉。”然后再送财物,“纵有重差科”,也一一免了。他目睹官府的腐败,十分愤慨。他说:“天理为百姓,格戒亦须遵。”

但如今戒律法令,形同虚设,全都乱了套。“断榆翻为柳,判鬼却为人。”冤案愈积愈多愈来愈奇,百姓有苦无处诉。贪官不但没受处分,还步步高升。这难道不是天下之大怪事吗?因此王梵志告诫人们:“相打常服弱,至老不入县。”换言之,与人相争,打掉牙齿往肚里咽,忍气吞声为上策。因为法吏心黑肠黑手黑,吃完原告吃被告,有幸官司打赢了,耗时日久,赔尽家资,赢了也等于输。在这里使人想起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话:“画地为牢势不,削木为吏议不对。”这都是血的教训,说得较痛心的了。

王梵志在揭露官府黑暗的同时,也对那些贪官浊官发出警告,并预他们并不美妙的下场。“饮食不知足,贪钱得动手。每怀贼劫心,恒张饿狼口。”他们像恶贼,见钱就要,强取豪夺;他们像饿狼,眼露凶光,莫知厌足。“乌纱帽”一旦和“贼心”“狼口”连在一起,百姓还有活路吗?但一旦罪行被揭露,就革职抄家,逐出衙门,羞见妻儿,无脸还乡,像一堆人见人憎的臭狗屎。更有甚者,脑袋也保不住。“枷锁息然至,饭盖遭毒手(唐代俗称人头为饭盖)历朝历代的贪官,多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地狱之门的。

己应得的俸禄,勤理公务,依法判案,平均赋役,百姓就多烧两炷高香,多念两声弥陀。但这样的官,要找到又是多么的不易!我推想,王梵志出家的年头一定很晚。这脚跨入佛门,而那一脚还在俗世。

佛国禅光还没看到,两耳边还是人世的悲声。他的诗多作于出家之后,以佛徒的口吻,谈论俗尘的烦恼。他无法找到一个政治清明的世界,让苍生脱尽烦恼,只能做些警世诗篇,替芸芸众生吐几口闷气。

如果觉得《王梵志的诗多作于出家之后 以佛徒的口吻 谈论俗尘的烦恼》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