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慢生活 一种优雅从容的生活状态 愿跟随古人的脚步来品味其魅力

慢生活 一种优雅从容的生活状态 愿跟随古人的脚步来品味其魅力

时间:2018-09-16 13:36:50

相关推荐

慢生活 一种优雅从容的生活状态 愿跟随古人的脚步来品味其魅力

导语:昨天的文章中分享了古人热爱慢生活的理论原因,今天与朋友们一起来感受和领悟一下古人究竟有着怎样的慢生活。或者说,古人的日常生活到底是怎样个慢法。以史为鉴,感悟生命的真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今天这个极易疲惫焦虑的快节奏环境下,回归古人那种优雅或淡然的慢生活状态,可谓是无数人的梦想。或许我们无法离开压力极大的都市,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借鉴古人的智慧来让生活轻松一些。

古人,以慢为基本的生活准则,若是出现了快节奏的情形,多是临时性的不得已而为之。在古人心中,慢,才会扎实,才会有匠心之作,才会更加平稳和谐。亦可以说,慢生活是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外在体现。慢状态是一种极高的智慧,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无数历史经验表明,慢了,更容易成功,更容易实现自己心中所愿,或许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最好证明。

一、读书慢

古时,没有对知识进行今天数理化似的划分,不过,这并不等于古代知识量不够丰富。实事求是的讲,古代的知识总量远超今天学生在学校中学习过的,且古代对知识亦进行了划分,比如经史子集、四书五经等分类,唯有与今日归类标准不同而已。

以科举考试科目为例,主要集中在四书五经上。士子们不仅需要经过院、乡、会、殿试四级考试,还需要对海量般的知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与此同时,古时的读书条件极为艰苦,除了少部分钟鸣鼎食之族外,大部分家族的读书人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这考验既来自物质条件方面,更来自读书效果方面。换言之,士子们需要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更快的学习与领悟到科考需要的知识,自然就不能按部就班的进行博览全书。为此,古代读书人基本上采取了“慢”这种读书方法

何为“慢读书”,不是磨蹭,而是一种匠心般的读书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在广博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深耕细读,讲究对学问的深度研读。比如,围绕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深度逻辑挖掘和关联性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对于其它一些相对不太重要的知识,多是以蜻蜓点水式的了解即可。

古人读书的基本原则是少而精,可以做到将一本重要书籍读得滚瓜烂熟,将其中的精华内容进行深度化的实质上的思考与举一反三。可以说,除了科举考试末期部分人为八股文章所限制思维而死记硬背之外,古人在读书方面多数可以做到“精读”

“精读”代表“慢读”,因为精读需要沉下心来慢慢思考,需要将书中之义慢慢揉开来理解和消化吸收。唯有“慢”,才可以做到。反之,急躁只会让知识学习浮于浅层。古代容易出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政治家,皆是对精心慢读的回报

二、种田慢

对于古代农耕,人们会想起一句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给人的感觉就是慢吞吞。古人种田相较于现代确实比较慢,但并不是因为耕种技术方面落后而引起。古人的种田慢可以理解为严格恪守天道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是教材中的必备内容,它告诫人们不可贪图快进,而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否则会被反噬。这恰恰是种田慢的本质要求。当今社会,人们有时会为了加速成熟期到来而使用催熟剂等物质,丰收的背后亦会有着负面影响,比如粮食品质与口感不高,伤害土壤土质等。

慢,不是人们不想追求快,而是指慢乃是耕种农田的基本要求,因为种田需要听从天公之意,需要讲究科学程序,不能纯粹为了追求效果而反其道行之。

慢慢种田,也是古代农民的正常生活状态,这可以确保人们有事可做而不至于将心思用在不佳之处,也能够磨砺人们的性情与培养劳动光荣和感恩之心。唯有通过这稳步的长期锻炼,方才形成了农耕文明下中华民族温良平和的民族性格

保和学士聊典籍总结:温良,中国人的最佳品质,这份温良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磅礴力量。这民族性格的形成恰是慢生活的结果,在“慢”状态下,人们可以更好的钻研学问,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联络感情、领悟人生。慢,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与此相反,今天过快的生活造成了社会风气的浮躁焦虑,让人们无暇停下脚步去磨炼“匠心”,现代社会流行的快餐式风气让人们疲惫不堪。因此,个人认为,有些时候,吾辈当学会“慢”,学会使用“慢”思想来读书、来做事,顺便也给身心一个安放地。

如果觉得《慢生活 一种优雅从容的生活状态 愿跟随古人的脚步来品味其魅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