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元宵佳节 苏轼和辛弃疾各写下一首千古佳作 你更喜欢哪一首?

元宵佳节 苏轼和辛弃疾各写下一首千古佳作 你更喜欢哪一首?

时间:2022-12-30 03:36:08

相关推荐

元宵佳节 苏轼和辛弃疾各写下一首千古佳作 你更喜欢哪一首?

宋朝的元宵节是一个十分热闹的节日,据记载,这天“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除此之外,花灯更是元宵节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正月十四一直到正月十八,为期五天,花灯不仅种类样式繁多,而且还会有猜灯谜等各色娱乐活动,所以宋朝人很喜欢元宵节。著名的词人辛弃疾曾经写下过一首千古著名的元宵节佳作,这便是他的《青玉案·元夕》词。

词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这首词,除了将元宵节花灯无数、热闹非凡的景象描述了出来之外,最著名的我想便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三境说”时,将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引为最高境界。其实即便是王国维不引,我们也能够看出这首词绝对是少有的绝佳之作。这首词,整体读完,即便是对其中诸多的典故、名词不了解,也能够体味出词境之美妙。

所以,这首词或许不必细细追究每句的意思,总之,只需要知道前面都是在写元宵节的热闹景象,无论是“花千树”还是“星如雨”,我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即便不讲出来,脑海中也一定能想象出这热闹的画面;接着,词人写得是他看上了一位喜爱的姑娘,可是一转眼,她不见了,词人到处寻找都没有找到,当他将要放弃的时候,突然转头,看到喜欢的人,就在那“灯火阑珊处”。

如果单看表层意思,理解为追求喜爱的姑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升华一下,却让人深感辛弃疾一语道破天机。你立下了一个理想或目标,可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难,很多人会因为诱惑而偏离了最初的理想,也有很多人因为困难而放弃了,只有极少数人,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冲得破困难,最终,他发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理想早已经实现了。如此看来,这首词,越品越有味道,甚至有人读过后激动地热泪盈眶,我想那一定是说到了他的心底去了吧!

时间一晃倒退到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另一位伟大的词人苏轼,来到了密州任密州知州,刚好不久便是元宵佳节,苏轼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于是他来到街上看灯、看月,可是看到的景象却并不是自己所期待的,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元宵词《蝶恋花·密州上元》,词曰: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虽然是写密州上元,但是苏轼却从钱塘的元宵夜写起。苏轼在调任前曾在杭州度过了三个元宵节。苏轼深知元宵最大的特点便是灯、火,所以他首句便点明灯火盛况,点明月光之明亮,因为灯火辉煌、月光皎皎,所以将街上游览的男男女女们全都照得清清楚楚。而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将有钱人家繁华奢侈的过节景象十分生动地描述了出来,而“更无一点尘随马”,尽显江南夜晚清爽的气息。

词人上片都是在写杭州的元宵节景象,表现了一派热闹非凡、有声有色的画面,但是下片却画风一转,以“寂寞”开头,整个气氛也变得寂寞冷清了。

“寂寞山城人老也”,苏轼来到密州时,正值连年蝗灾,民不聊生,所以这里没有杭州元宵节的非凡热闹,苏轼当时年龄不过四十,但是却有“人老也”的感叹,正是因为这里荒凉的景象啊,他作为一州之长,如何不感到心痛?当苏轼听到有人敲鼓吹箫的声音时,便循着热闹而去,看到原来是村民们正在举行社祭,以便祈求来年的丰收,这场面,苏轼看在眼里,难过在心里,久久不忍离去。

直到深夜,“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霜露凄冷,阴云密布,似乎大雪将下,这是苏轼此时的心境吧!但是却也有另一层深意,因为要下雪便意味着“瑞雪兆丰年”的丰收,或许是村民们的祭祀感动了上天吧!

如果觉得《元宵佳节 苏轼和辛弃疾各写下一首千古佳作 你更喜欢哪一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