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联合用药可根除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联合用药可根除

时间:2022-04-07 19:34:57

相关推荐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联合用药可根除

谈到胃癌,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上腹胀痛、恶心、食欲减退等与胃炎、胃溃疡相似的症状。但对胃肠道症状不明显,以“胃外”表现为主的胃癌,警惕性不高,认识不足,易被忽视而误事。胃癌的“胃外”首发表现主要有:以卵巢

1留神胃癌的“胃外”表现

谈到胃癌,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上腹胀痛、恶心、食欲减退等与胃炎、胃溃疡相似的症状。但对胃肠道症状不明显,以“胃外”表现为主的胃癌,警惕性不高,认识不足,易被忽视而误事。

胃癌的“胃外”首发表现主要有:以卵巢转移为首发表现文献报道,胃癌发生卵巢转移并以转移灶为首发表现者,占女性胃癌病人的43.6%。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腹痛,月经不调,下腹包块等,而胃肠道的症状不明显。胃癌卵巢转移并以卵巢转移灶为首发表现者,多发生于绝经前期或青年女性。两侧卵巢多同时受累,卵巢增大,包膜完整,切面呈实体性或黏液样,部分可分泌雌激素,故临床上常表现出各种类型的月经不调。易误诊为单纯性卵巢肿瘤。

以肝转移为首发表现胃癌的肝转移率为45.9%~46.5%。肝转移与胃癌的大体类型有关,如蕈伞型胃癌的肝转移,结节蕈伞型为47.8%,盘状蕈伞型为38%,均高于浸润型。肝转移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也有关系,如乳头状腺癌肝转移最多,为66.7%,印戒细胞癌肝转移则最少。肝转移影像学检查常为多发性病灶,散在分布,呈圆形,边界清楚。AFP检查为阴性,多不伴有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肝病表现。

以体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恶性程度较高或晚期胃癌可经胸导管逆行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或经肝圆韧带转移到脐周。体格检查时可在左锁骨上窝或脐周扪及肿大、不光滑、质地坚硬如石、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的癌性结节。它也可能为临床首先被发现的症状或体征,而后才追查出胃癌。

7个不痛症状会有癌症危险

癌症就在身边:5句话防癌

三步骤让你早期“揪”出癌症

常吃半成品食物易患上癌症

当心吃饭太快也会导致癌症发生

2特殊幽门螺杆菌才可致胃癌

体检时轻度超标又听说易致胃癌,年轻男子患上“幽门螺杆菌”恐惧症。医生为他宽心:盲目服药不可取生活细节需注意

得知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始发原因之一,一年轻男子吓得不轻,不仅自行与家人“隔离”,还按网上说明买药“杀菌”。

32岁的程先生在一事业单位工作,今年年初,他参加了单位的福利体检,结果幽门螺杆菌值为128,属轻度超标。体检报告让他注意观察、定期随诊。

平时程先生会偶感胃反酸,遂到网上搜索,得知幽门螺杆菌可传染,他就在家自己做起“隔离”,比如所有的餐具另置一套,单独在自己房间吃饭,用过的碗筷及时消毒,生怕传给了妻女。听说该菌还可引发胃癌,他每天的日子也过得紧张兮兮,一旦胃部不适就眉头紧锁、忧心忡忡,看见网上介绍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他就第一时间买来服用。不仅如此,他还奔波了全市五六家医院,当大夫们一致告诉他不用“杀菌”治疗后,他才逐渐安心,停止了用药。

医学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是胃癌始发原因之一。但事实表明,一般的幽门螺杆菌对人体没有很大影响,其指标数值高低也与癌症无必然联系。对于那些没有胃癌家族史,无明显消化系统症状者,不必太紧张,身体不适时随时看医生,定期体检即可。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

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专家介绍,它是一种螺旋形细菌,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致胃病:①它能定植于胃粘膜;②它所含的毒素、毒性酶能直接损害胃粘膜;③感染可引起高胃泌素血症使胃酸分泌增高。

在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40%—60%,不过,大多数人感染该菌后并无症状,只有一小部分人会进一步引起胃部或十二指肠疾病。

特殊幽门螺杆菌才可致胃癌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有相关性。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

但是,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专家分析,发生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菌株有很大关系,只有含有CagA基因、具有空泡毒素活性的幽门螺杆菌才有毒株,才有可能导致胃癌。一般的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并没有很大影响。

幽门螺杆菌没必要格杀勿论

不少人听到幽门螺杆菌后闻风而变,乱吃药。其实幽门螺杆菌没必要逐个杀死。多数学者主张,若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胃粘膜损害很轻者,即使幽门螺杆菌为阳性,也不一定要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定期观察、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如何治疗。

如果盲目一味使用抗菌药,无疑会造成该菌耐药菌株在人群中的传播,将来根除会更加困难;同时,不是所有的幽门螺杆菌都是产毒菌株,没必要怕得胃癌而预防式地应用抗生素。

值得提醒的是,该菌阳性的慢性胃炎者,若伴明显异常(有胃黏膜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不典型增生或现在称为的高、低级别内瘤变)时,应进行根除治疗。通过规范治疗,幽门螺杆菌治愈率可高达90%。

注意生活细节有助预防感染

幽门螺杆菌主要是经口腔进入人体,这种细菌常存在于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换牙刷是预防该菌感染、预防胃病与胃癌的重要措施。

此外,改变用餐方式选择分餐制或使用公筷也很重要,大人不要用嘴对嘴的方式给婴幼儿喂食或将咀嚼后的食物给孩子吃,这种方式容易把幽门螺杆菌传给孩子。

科学家在部分水源中也曾发现该菌存在,因此生活中尽量别喝生水。

7个不痛症状会有癌症危险

癌症就在身边:5句话防癌

三步骤让你早期“揪”出癌症

常吃半成品食物易患上癌症

当心吃饭太快也会导致癌症发生

3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联合用药可根除

患有癌前病变的人群更容易患胃癌,癌前病变是指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可达10%;慢性胃溃疡,癌变率低于3%;胃息肉,直径>2cm,多发且基底较宽者癌变率高;胃部分切除者,残胃癌变率可达0.3%-10%;其他癌前病变,如巨大胃黏膜肥厚症,疣状胃炎等。

需要强调的是,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率不是很高,主要是我们在监测的过程中大家还会听到另外一个词,即“非典型增生”,现在病理上把非典型增生称为“上皮样瘤变”(低级别瘤变、高级别瘤变),以前都称为“非典型增生”,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非典型增生,如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发生了非典型增生,用现在的病理名词叫 低级别瘤变或者高级别瘤变,尤其是高级别瘤变就要非常重视,高级别瘤变就需要临床干预了。

幽门螺旋杆菌(Hp)的感染

有研究称,约半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国人约60%感染该菌,但仅0.03%的人群患胃癌。哪些情况下必须根治幽门螺旋杆菌?

在这几个情况下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定要根治。第一,消化性溃疡,胃溃疡,球溃疡;第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这是一个发生在胃的淋巴瘤,这个病是跟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的;第三,胃里有多发的糜烂,有萎缩,有肠化;第三,已经发生了胃癌,手术后仍有 幽门螺旋杆菌。

除此以外,消化系统以外的一些疾病,有的也是需要根治的,比如难治性贫血,尤其是在儿童里面的难治性贫血,还有在血液科有一 个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认为可能也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如果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要筛查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根治。另外,如 果你同时合并了胃食管反流病,要长期吃强烈的抑酸药,也需要根治幽门螺旋杆菌。

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

如饮食不规律、高盐饮食、喜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熏制、干海货和隔夜菜;喜食烧烤、常食用霉变食物、少食新鲜蔬菜等。长期酗酒及吸烟的人群,酒精可使黏膜细胞发生改变而致癌变。吸烟也是胃癌很强的危险因素,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者危险性最大。

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

患者家属中胃癌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

某些特殊职业

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者及金属行业的工人,其胃癌风险明显升高。

居住在地质、水源含有害物质的地区

在火山岩、高泥炭或有深大断层的地区,水中Ca/SO4比值小,而镍、硒和钴含量高。火山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3,4-苯并芘,高泥炭中有机氮等亚硝胺前体含量较高,易损伤胃黏膜。硒和钴也可引起胃黏膜的损害,镍可促进3,4-苯并芘的致癌作用。

胃癌怎么预防?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小小的细菌: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观察到胃黏膜中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现在学术界已经公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的革兰阴性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有1-3个螺旋或呈S型,常在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的鞭毛。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在4°C的水中至少可存活1年。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丰富,能够分解尿素,这是区别其他弯曲菌的主要依据之一。

联合用药可根除幽门螺杆菌

目前尚无单一药物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必须联合用药。近年来国际上抗幽门螺杆菌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是以PPI为基础加上两种抗菌药物的三联治疗方案,疗程7天-14天。临床证实其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等优点。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一些喹喏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

PPI及胶体铋体内能抑制幽门螺杆菌,与上述抗生素有协同杀菌作用。溃疡的治疗疗程一般为4-6周,部分需要维持8周,前2周一般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随后继续予以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巩固治疗,有条件时可以使用增加免疫力的药物以避免或者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最新感染。

幽门螺杆菌筛查很重要

我国每年由于胃癌死亡的人数占全球的44%,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对于成人,幽门螺杆菌筛查的适应人群应该包括:(1)所有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就诊患者;(2)所有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3)有胃癌预警指标者(如年龄〉45岁、胃癌患者一级亲属、有消化道出血史或不明原因的消瘦等);(4)有检测幽门螺杆菌意愿者。

就儿童而言,除非有明确的消化性溃疡病史,一般不推荐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

4烟民更易患胃癌

日本九州大学一项调查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男性罹患胃癌的风险,特别是如果还有抽烟的嗜好,患胃癌的风险更会蹿升。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6日报道,研究人员对福冈县1000多名中年男性进行了为期的跟踪调查,其中近50%的人在调查开始时有抽烟习惯,77%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411人既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又有吸烟习惯。

${FDPageBreak}

调查期间,共有68人被确诊为胃癌。排除其他影响胃癌发病的因素,研究人员统计分析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者罹患胃癌的风险是未受感染者的2.7倍;吸烟者的患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8倍;两者兼具人群罹患胃癌的风险是既无感染又无吸烟嗜好者的11.4倍。

研究人员说,幽门螺杆菌在胃里造成的创伤会使胃组织更容易受香烟中致癌物质的影响。他们指出,“除菌”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还有吸烟习惯,必须先戒烟。

5小核糖核酸: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的推手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的密切关系已为大量研究所证实。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一种小核糖核酸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一成果促进了对胃部病态形成的了解,将有助于弄清幽门螺杆菌诱发炎症的机制以及胃癌发病的原因。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级、多鞭毛、螺旋形弯曲的细菌。感染这种细菌会导致胃部出现炎症,引发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不过,其诱导细胞异常增殖的详细机制则一直没有弄清。

小核糖核酸是一类不编码制造蛋白质的单链核糖核酸分子,主要参与控制基因表达,调节各种基因的功能。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让长爪沙鼠感染幽门螺杆菌,约两个月后收集了沙鼠的胃上皮细胞,全面调查了小核糖核酸的表达,发现一种名为miR-的小核糖核酸表达显著降低。

研究人员调查了miR-210的功能后,发现它在胃上皮细胞中表达后,细胞增殖就受到遏制,但是遏制其表达,则会促进细胞增殖。

研究小组在实验中确认,miR-210直接控制着STMN1基因和DIMT1基因。miR-210的表达降低后,上述两种基因的表达就会明显增加。STMN1基因被认为是在包括胃癌在内的肿瘤形成早期发挥重要作用的癌症基因,而能促进胃上皮细胞增殖的DIMT1基因也被认为有可能是一种新的癌症基因。

研究人员计划今后通过更加精密的分析,弄清幽门螺杆菌如何影响miR-210的表达,为利用这种小核糖核酸进行胃癌检查和治疗作出贡献。

如果觉得《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联合用药可根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