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读《拖延心理学》:拖延症的成因

读《拖延心理学》:拖延症的成因

时间:2022-10-13 05:01:35

相关推荐

读《拖延心理学》:拖延症的成因

前言:现代社会很多人都饱受拖延症的困扰,对学生来说,这种情况可能是到了期末考试前一周才临时抱佛脚,或者在指导老师下了最后通牒后才急匆匆去写论文。这显然不是种好的习惯,需要去矫正。拖延心理学是这方面的权威书籍。下文是对本书主要观点的提炼。

拖延的后果:

内在后果:人们必须承受某些内在情绪的折磨,从恼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 外在后果:拖延者最终必须承受在工作、学业、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上的重大挫折。

拖延症的成因:

1. 恐惧失败:追求完美

人们往往存在这样一个价值判断等式: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而拖延打断了能力和表现之间的等号。也就是说,人们通过拖延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 完美主义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型的,一种是适应不良型的。后者所期待自己的表现跟希望达成的标准之间有很大的落差,在不能达成目标时对自己的判断又很苛刻。为了自我安慰,他们选择拖延,让他们可以幻想:要是我尝试,我一定能赢。 对待失败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当事情变得艰难时,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会证明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或者证明自己毫无价值的事情。一种是成长心态:能力是可以发展,通过努力可以更优秀更聪明。这样心态的人能够激发自己不断挑战,不断尝试新的领域。

2.逃避成功

成功需要付出太多,这令我望而却步。有些人担心成功需要付出太多,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程度。还是呆在原地会比较安全。他们害怕竞争,通过拖延来掩饰自己的野心,害怕成功会加大人们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害怕做出承诺,担心这样会让他们在为成功做好准备之前卷入竞争。他们担心自己会变成一个工作狂,如果他们不再整天混日子而开始认真工作的话,他们就会一直这么干下去,永远也没有混日子的自由了。 成功是危险的,总有人会受到伤害。这样的人感觉追求成功像进入了一个危险重重的弱肉强食的世界,他们害怕受到伤害或引起伤害,于是他们将自己的竞争欲望隐藏起来,这些恐惧会成为拖延的一个主要诱因。 成功是禁区:我觉得自己不对劲。我不配成功:有些拖延者会因为对错了一些事或想象中的罪错而感到内疚,感到自己不配拥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而消沉;我命中注定不能成功:有些人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很低,极度不自信,他们相信去做某件事肯定是失败的,所以他们干脆放弃了尝试;可能我这个人太完美了:在这种情况中,拖延者认为自己已经在别人眼中是完美出色的,但是自己不应该这么出色,得把它掩盖起来。这样就可以防范别人妒忌的袭击,让他们感到自己跟任何人一样都有缺陷,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3.自我独立

争夺控制权的较量:对每个人说,对自己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掌握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然而对掌握感十分敏感的人或许不喜欢任何规则,他们会抗拒任何他人对自己的要求,对他们中的有些人而言,拖延成了他们获取掌握感的一种方式。 个体独立性问题:这样的拖延者以个体的独立感来衡量自我价值。他们有这样一套自我价值评价体系:自我价值感=能力(具有独立性,反对受控制)=表现(通过拖延,“我”说了算),因此,他们把拖延当做维护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尊重而战的武器。

4.对亲近或疏远的恐惧

对疏远的恐惧:有些拖延者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无法独自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当一个人无法依靠自己做事,就会在需要独立运作的事情上退缩彷徨,他们依靠拖延来寻求别人的帮助,幻想在最后时刻有人来拯救自己。 恐惧亲近:与前者相反,对亲近恐惧的人觉得与人保持距离会让他们更加自在。一旦有人可能会逼近他们,挤压他们,拉扯他们,有求于他们,他们马上就提高了警惕。他们对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边界问题感到困惑,拖延成了换取内心舒适的方法。

5.时间观错位

时间有两个属性,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前者由钟表和日历来衡量。后者是我们对时间的流逝的独特感受。有成熟时间观的人能够在这两者之间达成无缝衔接。而很多拖延者在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严重冲突,不愿意也不能认识到它们的时间概念与钟表时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它们或陷在另一个时间区域里沉湎而不能自拔,或纠结于过去的时光而逃避未来的变化。

6.“拖延基因”

每个人大脑的隐层或显层记忆力都储存了恐惧的记忆和知觉,为了对付这些,人类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的防卫机制,将不堪忍受的痛苦的思想、情感及记忆阻挡在意识范围之外。这样在面对一些事情时,有些人倾向于用拖延的手段去逃避它们,防止自己受到这种痛苦情绪的侵袭。 其它的因素还包括执行功能障碍;注意力缺失紊乱;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当我们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也会产生拖延的现象。

如果觉得《读《拖延心理学》:拖延症的成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