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拖延心理学》:行动起来 向拖延症说再见

《拖延心理学》:行动起来 向拖延症说再见

时间:2024-04-14 09:05:23

相关推荐

《拖延心理学》:行动起来 向拖延症说再见

亲爱的朋友,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精彩的文章分享,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当初想学写作,我买了很多指导书籍,下笔时却总觉得很难,然后便自我安慰找借口:“等我有了灵感、等我有了一件可写的大事情、等我处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在开始写吧!”其实我知道,我是典型的拖延症患者,也时常为自己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自责羞愧。

一、你是拖延症患者吗?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触:明明立下雄心壮志去做一件事,可是后来才发现当初信誓旦旦立下的计划,最后却无疾而终?

又或者明明设计了减肥计划,可一到夏天却只能抱怨自己还是一身的肥肉,哀叹自己终究是个凡人,减肥只是明星干的事情?

直到最近,我读了《拖延心理学》后,才开始深入剖析自己的拖延症问题,写下此文,宣告与拖延症“势不两立”。

《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都是美国的权威心理学家,同时也是流行心理医生。她们是全球首个“拖延症工作坊”的创始人。1983年,她俩联袂出版了《拖延心理学》,历时25年,畅销不衰。今年再次修订再版,首次登陆中国,被誉为“风靡全球25年的心理经典之作”。

二、拖延症有哪些表现

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心理根源,只有正视并解决了这些根源以后,才能反过来控制这种行为的发生,拖延亦如此。这就好比我们去医院看病时,医生会通过外表观察做一些诊断,必要时会通过一些科学的化验等辅助检查,以证实自己的判断,然后再给出处方。

作者总结了拖延的表现,这里称之为“拖延12信条”:

1.我必须做到完美2.我做每一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3.什么也不做要比冒险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4.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5.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他就根本不值得去做6.我必须避开挑战7.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8.如果我这一次做的比较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9.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情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10.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11.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12.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以上这些症状是不是很熟悉?其实这一切源自人们内心的害怕。担心自己行动中产生麻烦、万一结果不尽人意又不能承受失败,这时候拖延成了完美又合理的借口。虽然内心承受着自责、对自己的反感等但这总比面对麻烦和可能失败的事实要容易的多。

三、拖延症形成的四大心理根源及4个主要因素

1.追求完美

拖延症最为突出的一大心理成因就是完美主义,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纰漏,哪怕是犯了一个小错误也会让他感到大祸临头,于是就有了拖延的结果。

作者列举了一个事例:伊桑是一家银行的中层经理,事业稳定,家庭完美,但他却常常处在害怕失去的焦虑状态中。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了在工作中,他常常因为害怕自己表现的不完美而把应该完成的工作一拖再拖,最终他真的被解雇了。

2.争得控制权

生活和工作当中,有些人可能给你安排一些事情,但你却不想做,觉得自己受到了控制,甚至产生“凭什么你来安排我?”的愤怒情绪。在这些人看来,一个请求通常意味着控制、一个规则可能让人陷入一个无法逃脱的牢笼,而人与人合作并非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比如:妻子要求丈夫洗碗,丈夫则总会拖着不去做。然而某天,在没有妻子要求的情况下,丈夫却认真的打扫了家里的卫生。这类人对掌控有着敏感的心理,他们不喜欢被人安排或掌控,拖延就成了他们对抗掌控的借口之一。

3.心理舒适区

所谓的心理舒适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巨婴心态,这种人因害怕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而对任何可能带来这种改变的事件,采取拖延甚至抵制的做法。

比如一个孩子从小都被父母照顾的非常好,到了本该独立的年纪却还是依恋被父母照顾的感觉,他们会觉得这些我不做的事情,拖到一定时候必然会有人来处理,这种心态只会阻碍自己的成长。

4.时间概念混乱

主观时间是一个人心理上对时间的感知,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和喜欢的时间在一起时就会过得很快,反之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钟面上的时间被称为客观时间。这类人坚持遵守自己的主观时间,拒绝接受钟表的时间,这也会造成事情的拖延。

比如我们在接到一个任务时,自己觉得两个小时之内肯定能够完成,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而导致无法在预计时间内完成而造成拖延。

要想从本质上改变,书中给出导致拖延四个因素:

1、对成功所需的能力缺乏自信2、对去要完成某个任务有反感心理3、目标和回报太遥远,感受不到正向反馈4、无法自我约束

四、如何制定有效的计划来对抗拖延

分解目标

任何目标,不论大小,都可以分解,一步一步来完成,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这样做可以让过程层次更清晰,目标触手可及。

好比读一本书,如果设定一周读完太困难的话,那就设定每天读一小节,这样每完成一节,我们都会收获心理上的正向反馈,坚持下去的信心大为提升。

专注一件事情

很多人为了提升自己,一段时间内给自己制定计划比如报了英语课、书法课、瑜伽课等,可能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还在想着那一件事情,最终导致每件事情都没有很好地完成。

执行比空想更有力量,完成永远比完美重要。

当然追求完美并没有错,如果行动上也能够跟上,那么完美主义也是一种幸福,但如果效率跟不上思考,导致迟迟无法行动,则需要反思:先行动再完美。

远离一切可能会你干扰的因素

在电子产品泛滥的今天,手机可能成了每个人学习中的障碍,打算做事或者睡觉之前刷会手机一刷两个小时过去了,好不容易开始学习或工作,期间又忍不住去看手机。如果你有这种通病,那么在做事之前先给自己设定一个要求:我需要在一个小时之间完成这件事,在这一个小时期间关掉手机,抵制一切可能的外界干扰。

作家梅·萨尔顿曾写到:“午夜时分,往事历历,纷沓至来,其中不尽是美事;痛苦,错误、未尽之事,以及令人羞愧和悲伤的各种往事一起涌上心头。但是一切,无论好坏,痛苦与欢乐,都描绘进了丰富的人生画卷中,都成了我思想的粮食和进步的动力。”

我们只有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运用好的方法,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如果你还在拖延焦虑中挣扎、仿徨,不妨先行动起来,去看看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有所感悟。

欢迎关注我,欢迎转发、留言、点赞,你的每一次互动对我都是鼓励与支持。

如果觉得《《拖延心理学》:行动起来 向拖延症说再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