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的内涵之美 服饰的对比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的内涵之美 服饰的对比

时间:2020-09-15 14:42:48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的内涵之美 服饰的对比

本文乃作者寒寒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欧洲服饰竞争在文艺复兴时期已显出端倪。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工业革命又大幅度地改革了交通和通讯,为服饰的交流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而且服饰的创新已不再是宫廷贵妇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普通男女也都加人到这一行列中来。 妇女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又参加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可以与男子一争高低,因此带有裙箍和胸衣的服装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轻便简洁的服装更有利于款式的变化与创新。从《服饰:人的第二皮肤》一书中提供的“裙子长度的循环周期”一图中,可以看出女子裙装的变化是十分频繁的。 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服装较之50年代还是相对保守的,但求新求变的传统观念已经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与保守的东方相比,此时期的欧洲服装已经算是一种飞跃了。

欧洲服饰

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服饰的变化比较迟缓,主要原因包括牌密的服饰制度,“反古复始”的继承观念等,在如此多的清规戒律包围之下,轻易变更服饰既要受到谴责。法国路易+四至路易十广统治法国的这一百 余年,相当于中国清代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个皇帝统治的年代。清兵人关不久,即令汉人男子必须剃发易服,并更定官服制度。官员的朝服“四时更换皆由宫中传出并发邸抄而行于各部署”。民间女子则多沿用明代服饰。服饰的禁忌在前清时期十分严格,品官更员不得逾制,庶民男女更是大受限制,如民间不得用金绣、上层社会非 上赐不得穿狐皮等。直到清代晚期,许多禁令逐渐松弛,但终不能形成像欧洲那样年年出新款的气象,尤其在宫廷之中,很少有可能让后妃穿着新样时装。

清代服饰

如光绪帝时珍妃因对新事物感兴趣而受到慈禧的忌恨,不但被降为贵人,还受到慈禧的谴责:……平时装饰衣服,俱按宫内规矩穿戴,并一切使用物件不准违例。皇常前遇年节照例准其呈进食物,其余新巧稀奇物件及穿戴等项,不准私自进呈。如有不遵者,重责不货。特谕。在如此重压之下,纵使有创新款服装的思想,也都被扼杀于摇篮之中。自晚清以来,舶来品在中国市场已很多见,洋袜、内衣等已为人们所接受,但因为洋服极大地改变了一个人的形象,难以与中国人合群,所以直接穿洋服者还为数很少。辛亥革命以后,西服已不被视为异端,但中服仍为多数人所喜爱,更有一种以西裤、革履与长衫配伍的穿法,在知识分子中流行。结果,不但中与外、新与旧的服饰并行,中外杂糅的样式也交织其中。

西服

以此为开端的中国近现代服装如何创新?人们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科学技术和服装技艺都更为进步的西方。“以洋为新”的观念成为服饰创新的主导思想。这也不奇怪,从晚清起,教育文化事业的革新,如新式学堂,博物馆,图书馆、报刊和出版机构的兴办。无一不是以西方为范本的,科学技术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与此同时,西方的商品和器物大量涌入中国,冠有“洋”字的实用品五花八门,如“洋火”。“洋油”等。当中国旧式的服装体系解体之后,从西方寻找新的款式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

中国近现代服装

当时的状况是:“清廷覆灭,男子剪辩,女子放足以后,曾掀起过一阵‘洋装热’……在通都大邑,人们‘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儿,少有优裕者‘必备洋服数袭,以示维新。而‘衣食艰难之辈亦多舍自制之草帽,而购外来之草帽’,致使19夏天购洋草帽之狂热,竟比买公债券、认国民捐踊跃万倍。在僻远小城,文武礼服,冠用毡也,履用革也,短服用呢也,完全欧式。尤其是青少年喜着西装,女子亦间有剪发洋装者,北京的学生甚至有了‘ 赤胸露臂,短袖青衣,云环高垂,皮鞋耸底’的摩登打扮。”1951旗袍的改良、中山装的设计无一不受着西服的影响。据记载,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服,也是根据苏联红军军服的样式,由红军学校俱乐部主任赵晶:三改造而成的。

旗袍

“以洋为新”的观念从此在中国生根发芽,“衣冠王国”终于步入了全新的发展轨道。所谓“服饰观",即服饰观念,就是对待服饰的基本态度,也是一个民族对于如何处理服装、饰件等问题的看法。从人的基本需求来看,服装首先应起到取暖和保护身体的作用,大多数民族对这方面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但服饰又不仅仅用于取暖和蔽体,它由款式、纹饰以及各种配件等要素组成,与人的形象、社会地位融为一体,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其意义远远超出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范畴,因此才会弓|起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的关注。

以洋为新

在中国,由于夏代巫术文化、殷商祭祀文化和西周礼乐文化十分繁荣,与这些仪式相应的服饰制度早已形成。国家形成之后对服饰制度的重视也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中国的哲学思想成熟较早,各派思想家或多或少地要对服饰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服饰在民族文化中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春秋战国这一“轴心时代”,诸子百家蜂起,各派思想家从治人、治国、治天下等多方面论及服饰的意义或借服饰谈哲理。其中,有以儒家为代表的服饰等级观念,主张维护西周礼制,并以此为万世之宗,以推崇华丽的礼服、祭服为美德。但当时儒学仅是各学派中的一派,虽为“显学”但尚未“独尊",同时还有主张节俭的墨家、反对奢华的法家等,一时间众说纷纭,最终是儒家占了上风,那已是西汉时的事了。而在儒家思想取得统治地位之前,各家各派的服饰观都有大小不同的影响,这就使中国先秦时期的服饰观变得异常丰富了。

参考资料《中国服饰艺术论》

如果觉得《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的内涵之美 服饰的对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