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王羲之学书之建康

王羲之学书之建康

时间:2019-06-01 23:53:49

相关推荐

王羲之学书之建康

王羲之在会稽没住到二年,在两位伯父三番五次地催促下,于东晋大兴二年(公元3)的春天,辞别了母亲和兄嫂,离开了会稽,随人到建康投靠伯父王导。众多子弟中,王导特别看重王羲之他们几个人。

王羲之俊秀文静,举止端庄,具有机敏、早慧的禀性:他勤奋好学,在许多方面显出才华,博得全族中许多长辈的喜爱。更主要的是王导看出他不同于一般孩子,他身上既没有纨绔子弟的恶习,也没有沾染上当时世家子弟那种浮华的坏习气。他看问题深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肯随声附和:说话不多,说出话来有骨头,有分量。王导认为这是一块堪造就的好材料,说不定以后荣耀王氏门庭的希望就寄托在他们几个人身上。

进府的当天,王羲之就去拜见王导。伯父问了他在家中的些情况,勉励王羲之要好好学习。接着,又把临沂王家的光荣历史给王羲之说了一遍。当听到王羲之说他正在学习钟书时,他频频点头说,“很好,可是,只是学一个人的书法还不够,你以后还应向其他一些大家学,然后才能闯出条自己的路子。”说到这里,他让人取出一个木盒,亲自打开说:“阿菟,这些都是前代名家真迹的拓本,不久前才从北方传来。”说着打开叫王羲之看。这里有李斯书写的《泰山刻石》,蔡邕的《石经》、《华山庙碑》,以及梁鹄等人的手迹拓本。边看边指出各家书体的长处。然后又说道:“人们学书都重视向名家学,可是私人珍藏的名人真迹是不轻易给人看的;刻在石头上的又多在洛阳、许昌一带,这些地方都在胡虏盘踞之下,哪能看得到呢?多亏发现了摹拓术,要不然,我们哪看到这真迹了!”王羲之站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拓本,聆听伯父讲话。

王导又一一把拓纸叠好,放入木盒,微笑着说,“阿菟,这些都给你吧!你的字很有前途!”停了一下,又说,“一个世家子弟,字写得不好不行!但是,像我们这样的家世,一个子弟,不应该只是一个书法家!伯父说到这里,神情是很严肃的。

听说伯父把极珍贵的名家拓本都送给自己,王羲之高兴得真想跳起来,怎么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双炯炯的大眼睛里放出兴奋的光彩。伯父先是把珍藏的《宣示表》给了自己,现在又送给这些拓本,这些都是异常珍贵的物品啊!过去他听说学写字,必须学名字,可是哪里能看到名家的真迹呢?最多只看到别人的临本。也听说有人发明了摹拓术,这种摹拓方法还没有传开,何况这些拓本都是从两军对垒的北方传过来的,它的价值也就更可贵了!

来王羲之像捧着无价瑰宝似的,捧着木盒回到住处。他不禁又想到,伯父家也有六七个兄弟,他们都爱与字,可是伯父却把这些都给了自己,简直看得比亲生儿女还亲,应该不辜负老人家的一番心意。当然,王羲之也没忘记伯父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应作多方面陶治,将来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从此,王羲之又在丞相府的家学里,开始了学习生活。

有一天,周顗请王导赴宴,王导走不开,就让王羲之代他去辞谢。为了使王羲之受到锻炼,王导时常要他代替自己去应酬一些交际。周顗是王羲之仰慕的人物,为人刚直廉明,敢于说真话。有一次司马睿问大臣们:“你们看我像不像古代圣明君主唐尧和虞舜?”大臣们有的趁机拍马奉承,有的唯难诺诺,只有周顗大着胆子说:“哪有君主都像尧舜的?”为此他几乎被杀了头。周顗做官廉洁,从不贪污受贿,生活过得很清苦。后来王敦杀了他,抄家时,根本没看到金银财宝,只抄出几篓旧丝棉絮,王羲之听说后感动得哭了起来。

当时,许多从北方逃来的人,在江南过起安定生活以后,就不再想收复失地了。周顗却念念不忘打回北方去。建康城外,长江边上,有个地方叫新亭,风景优美,经常有人来这里一边欣赏山水,一边 饮酒作诗。有一天,周顗和一些人又到这里来饮酒作诗,看到这美好的景致,想到过去在黄河边上的宴饮,又想到山河变色,北半个国土上的人民在遭难,便失声痛哭起来。他一哭,大伙都伤心地故声大哭起来。这便是流传千古的“新亭对泣”的故事。王羲之听说伯父王敦看见周顗脸就发烧,就是冬天也不住地扇风。王敦是久经战场的将军,平时杀人不眨眼,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就是皇帝他也瞧不起,可是就对周顗怯三分。

人们都说这是周顗正气摄人。自己倒愿意去拜见拜见这位人物。周顗亲切地拉着王羲之的手走向客厅。客厅里的客人们好像在争论什么问题,议论得很激烈。王羲之只听到祖逖、戴渊这些人名。王羲之一走进客厅, 就把客人们吸引住了 。只见进来的少年人,脑后披散着油光乌亮的头发,稚气而英俊的脸庞上,有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明亮又深沉。人们一见,立即停止了议论,把目光都集中在王羲之身上。“诸位, 这就是王丞相的侄儿,被称为‘王氏三少之一的王羲之。”周凯连忙给大家作介绍,说着便把王羲之拉在他身边坐下。

这时, 酒宴上正上一道名菜叫“牛心炙”。一个仆人捧着一个托盘,盘里放着生牛心和生牛肝,是从刚杀了的牛身上取来的。仆人用刀子把它割成许多小块。周颉用一根铁筷子,扎了一块,蘸了佐料,放在通红的炭火上反复翻烤,一阵香味弥漫开来。烤好后,周顗把它放在王羲之面前的小碟子里,然后才请其他客人动手去烤。他这样敬重王羲之,客人们感到有些不解。因为“牛心炙”这道菜,只有在官宦或富豪人家的大型宴会上,才能享用,它的第一块应该由主人献给在座的尊贵者。可是今天周颉却敬给这么个小孩子。

王羲之稍坐片刻便告辞走了。客人们把话题又集中到他身上。“这个有才气、有胆识的少年,被誉为王氏的千里驹,一点也不过分,实在是王家少年中的佼佼者。不说别的,就他的一手好字,恐怕以后江东没人能赶上他。”周颉说。“周大人真是慧眼识英雄啊!”一位客人说。

王羲之是第一次见到周顗,这位满头银发、精神矍烁的长者,给人的强烈印象是满身正气。可是堂伯父王敦却常在背后说周顗的坏话,就连在新亭对泣也成了他嘲笑的话柄。王羲之对此很反感,心想:哭当然没什么用处,可表现出他还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堂伯父身为大将军,掌管军权,却从没听见他说一句要光复河山的话。

王羲之回到相府后,有个堂弟告诉他,朝廷任命戴渊为北方六州军事首脑,作为上司,指挥祖逖。王羲之非常惊愕,他简直怀疑这消息的真实性。弟弟不会说谎,刚才走进周家的客厅时,客人们提到祖逖、戴渊可能也是在议论这件事。祖逖是一位英雄,年轻时就怀有雄心大志。每和自己的好朋友谈论国家大事,总是慷慨激昂,义愤满怀。他和好朋友刘琨睡在一个床上,凌晨鸡叫头遍,祖逖就叫醒刘琨,说:“你听听,这鸡叫的声音是多么激越昂扬,它是在叫人奋发图强啊!”于是两个人就披衣起床,拔剑起舞,锻炼体魄,准备将来好为国出力。祖逖“闻鸡起舞”的奋发精神,一直使王羲之敬佩不已。

大乱开始,祖逖带着家属、朋友、亲眷跑到江南,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为了恢复中原,他召集了很多勇敢而有胆识的壮士,整天抓紧时间练习武艺。过了一段时间,他向司马睿提出北伐的要求。司马睿根本不想北伐,只想保持半壁江山,当个小朝廷享受几天,可是又不好拒绝,于是就派他做奋威将军,担任豫州刺史,发给祖逖一千人吃三个月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让祖逖自己去相兵买马,制造兵器,出师北伐。这样给他将军封号,没给一个兵:给他个刺史名义,没一寸土地。

祖逖很失望,但并不灰心。他带着自己招募的一百多人,毅然渡江北伐。船行到江心,祖逖用楫(1。船桨)敲着船头,激昂慷慨地对大伙说:“我祖逖这回要是不能够收复中原,不把敌人扫清,就跟这江水一样,一去不回头!”他这铿锵有力的誓言,极大地鼓舞了壮士们,大家用力向北岸划去,祖逖出师北伐那天,人们纷纷来送行。王羲之也随父亲来了。祖逖和他的勇士们穿着戎装,气轩昂扬。送行的人们热情祝愿他们旗开得胜,早日收复中原。那仕烈慷慨的场面,感动得王羲之直用小手抹眼泪。

到了江北,祖达他们一边起炉炼铁,打造兵器,一边招募勇士进行操练。经过一番准备, 就向北进发,祖逖和他的勇士们机智勇敢地和后赵军队展开激战,不到二年时间,便收复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大片领土。祖逖在前方的节节胜利,引起了东晋统治集团的猜忌。他们在祖逖正要积蓄力量,准备过黄河北上,和敌人作最后决战的时候,命一个叫戴渊的人,做祖逖的顶头上司去监视他。戴渊是个没有才能、没有声望的庸人,让他来领导祖逖简直是开玩笑。

祖逖在前方打胜仗的消息不断传来,王羲之和很多爱国志士一样,受到很大鼓舞,看来收复全部领土的日子恐怕不远了。可是今天听到这个消息,王羲之有些担心,他感到有点沮丧。聪明的王羲之非常明白,朝廷根本不想北伐。这不禁使他想起刚刚建立东晋时周嵩的遭遇:司马睿要称帝,周嵩上书劝他先北伐,收复失地后再当皇帝,为此几乎被杀了头。另一个大臣熊远,就因为说过“朝廷没北伐的决心,早把国家的耻辱忘掉了”这样的话,触到了朝廷的痛处,不久便被撵出京城,流放到一个贫瘠苦寒的地方去受罪。一种淡淡的、 排遣不开的惘然情绪,一连几天压在王羲之的心上。年少的王羲之还不可能对东晋王朝有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只能对朝廷的一些举措感到困惑与惊诧。

这时,王羲之每天都去家学里学习,有空就抓住一切机会练字 。伯父叫他师法各家,对他启发很大。过去类似这样的话也听说过,许多名家成功的经验里也都有这一点,但都没有引起他的足够重视。这次就不同了,不仅伯父很严肃地要他师法各家,而且还给他一批名家的拓本,大大地打开了他的眼界,使他认识到:过去一味学钟书,是走了弯路了,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今后,应该逐个地向先代名家学习。这是王羲之学书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

如果觉得《王羲之学书之建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