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解读《小小的愿望》:死亡教育是人生必修课 很多父母都忽略了

解读《小小的愿望》:死亡教育是人生必修课 很多父母都忽略了

时间:2023-07-15 14:15:02

相关推荐

解读《小小的愿望》:死亡教育是人生必修课 很多父母都忽略了

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小小的愿望》,讲述了发生在一名身患癌症的青年去世前最后一段时光中的故事。在亲情与友情之外,这部电影也引发了许多人对“直面死亡”这个话题的思考。

死亡的话题过于沉重,任谁都无法提及,但又不得不面对

影片中,主角的父母和朋友都努力地为他实现死前最后的愿望,希望他的人生获得圆满,但所有人对他的死亡却闭口不提。但主角已经从身边人的反应中了解到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真相,也坦然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其实这个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好像对于我们来说,死亡是一件沉重到无法开口的话题。面对一个成年人,我们都没有办法坦然地谈论死亡,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因此,大多数父母也都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死亡教育的缺失,让孩子无法面对亲人的故去

小晶是一名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在高三那年的时候,他发现父母有一些异常的表现:学校要求所有高三学生住校,她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能见上父母一面,短短的两天时间,父亲也经常会出差或者工作,很难见上一面。

她在父母的谈话中,偶然听到,原来父亲已经到了肝癌晚期,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由于担心影响她的高考,父母才迟迟没有将这个事情告诉她。

这个真相让与父亲感情深厚的小晶差点崩溃,心情一下子跌倒谷底,每天抑郁不振,神情恍惚,无法集中精神复习,用了很长时间才调整好状态。

高考之后,父亲去世,这之后小晶深受打击,性格变得愈发沉郁,对于生活和未来更是悲观消极,恐惧于死亡的来临。

小晶对于父亲的死亡的反应如此大,为人之常情,面对血脉亲人的离世,任谁都会感到悲痛万分。可是小晶还由此产生了对死亡莫名的恐惧与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

归根结底,是父母在小晶幼年的时候,没有让她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念——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我们不应该因为这注定的结局而对人生失去希望。

儿童接受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 认知死亡是生活的动力

中国人历来把死亡看作是一种禁忌,无论是在口头语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尽量避免使用与“死”相关的词。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教导孩子积极生活是很正常的话题,但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死亡却被刻意忽视。

一个孩子如果想拥有完整的人格,除了懂得生以外,还要认知死。

当他明白死亡是我们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他才会懂得生命的珍贵与生活的意义——死亡带来的并不是对于未来的绝望,而是更加去珍惜眼下的生活,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2)接受死亡,悦纳自我

除了认知死亡之外,接受死亡也是死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如果孩子不能接受死亡的结局,他会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因为意识到自己每天都会离死亡更近,而下意识的选择忙碌和奔波,试图在死亡来临之前,实现自己所谓的人生价值。

然而,在这种无谓的奔波与忙碌中,我们会忽略掉人生路上、沿途中美好的风景,失去欣赏不完美的能力。

让孩子接受死亡教育,就是教孩子接受一个有缺憾的命运,悦纳一个不完美但真实的自己。

死亡教育的误区

误区一:传递焦虑恐惧在解释死亡的含义时,有的家长会简单地告诉孩子,死亡就是再也见不到某个人,或者某个人永久的离开。

还有的家长,在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会对死亡呈现一种不可言说的态度,甚至会刻意教导孩子死亡是不能挂在嘴边上的禁忌。

这样的回答与表现,会让孩子联想到,身边亲密的人会不会也有一天离开不见;会让孩子感到来自于未知的恐惧。

这不仅没有正确的告知孩子什么是死亡,更在无意间将死亡的焦虑恐惧传递给孩子。

误区二:美化死亡还有的家长为了保护孩子幼小而脆弱的心灵,会在解释死亡时刻意美化它,比如将死亡解释为“一场长眠”“进入另一个美好的世界”。

这种回答看似给孩子的童年构造了一个美好的幻想,但当他长大时,真正认识到死亡的意义,会对他产生更大的打击,甚至会怀疑家长的教导。

死亡本就是一个中性的词汇,这只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所有生命都将面对的命运。

美化死亡,不仅无益于对孩子的死亡教育,更会让孩子产生误解,无法对死亡和生命产生客观理性的认知,更无法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误区三:模棱两可还有的家长会做出模棱两可的解释,或者干脆就刻意回避死亡这个话题,告诉孩子“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相关研究表明,孩子在四岁的时候就会产生对于死亡的模糊概念,这时候他如果没有得到父母和老师的正确指引,就会产生对于死亡的错误认知与负面情绪,进而影响一生。

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1)借助读物绘本

在孩子年龄尚小(3到5岁)时,家长可以利用绘本进行死亡教育,选择一些有关主题,不用太深入的探讨什么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重点应该关注死亡带来的分离。帮助孩子消解因初步了解死亡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通过阅读绘本读物等途径,让孩子在不经意间产生对于死亡的初步认知,并不再怀有恐惧。

2)现实体验与直接讨论

等孩子年岁稍长,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直接讨论有关于死亡的话题,通过身边的案例,或者电视电影中看到的故事,让孩子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如何正确去看待死亡,如何从死亡中获得生活的动力。

这样就安抚了孩子因对于死亡的未知而产生的恐惧,理解生命的价值,并懂得珍惜生命。

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养老院、接触临终老人等方法,让孩子亲身的去接触死亡,更深入的理解生命。

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我想只有当孩子明白了生命的规律,才会更勇敢的面对生命中发生的一切。——纪伯伦

各位读者宝妈们又对于孩子的死亡教育、生命教育有哪些独到的看法呢?欢迎大家说出来,一起讨论一下。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如果觉得《解读《小小的愿望》:死亡教育是人生必修课 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