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解析:常德钵子菜有哪些特点?

解析:常德钵子菜有哪些特点?

时间:2023-10-09 21:19:29

相关推荐

解析:常德钵子菜有哪些特点?

钵子菜又称炖钵炉子菜、炖钵菜、 火锅,是湖南省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湘菜系。它和北方的涮锅、四川火锅、砂锅同出一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

常德桃源钵子菜产生的历史,到目前虽然我们还无法考证,但一种饮食文化及其风味特色,却是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特产条件和文化传承的产物。常德桃源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湿、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古代,这里属于蛮荒之地。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早在8000年前,原始人群就在常德桃源的山川之间生聚,这些原始部落属三苗部落,至夏商、西周为濮人的活动区域。常德桃源地区的开发经历了中原地区三次大的移民,第一次在春秋时期,约在楚武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国势力最先由枝江、江陵一带越长江经松滋、公安进入洞庭湖西部的澧水、沅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春秋末期(公元前447年),楚灭蔡以后把蔡国(今河南上蔡一带)大量移民迁徙到高蔡(今武陵区一带);第二次移民在东晋永嘉之乱之后,中原民众又被迫南迁,河南义阳郡(今河南信阳地区)大批民众迁至今安乡、澧县之地、侨立南义阳郡;第三次移民高潮是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中原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本地的开发,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饮食文化。由于古代常德桃源地区相对闭塞,以及常德桃源的气候环境,人们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被一些著名的学者认为已经消失的古代百菜之王"葵菜"(即冬苋菜),还在常德桃源种植;在中原地区已经消亡的古代普遍流行的"鲊"这种烹调方法,常德桃源还在使用。这就不难理解,常德桃源钵子菜这种古老鼎食文化的遗风,与土著文化相融合发展形成的饮食方式,还能得以长期地流传下来。

桃源民谣日:"不愿朝中为附马,只要炖钵炉子咕咕嘎。"桃源人为何对钵子菜如此痴迷呢?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常德桃源地处湘北,北方是辽阔的江汉平原,对于北方南下的寒流毫无屏障,可长驱直入,冬春寒冷潮湿,滴水成冰;而又地处洞庭湖区,地势低洼,夏秋湿热,炎热时达38摄氏度以上。钵子菜正好能驱寒去湿,增进食欲。其二,这种古老的烹食方式,是一种多汤菜肴,主料酥烂、鲜嫩,能够较好地保持菜肴的色、香、味,汁浓味鲜。而且常德桃源人素来喜爱热食,有"一滚当三鲜"之说、,从味觉的最佳温度是70摄氏度左右这点来看,钵子菜满足了人们的品味要求。其三,制作的原料都取材于本地所产的水鲜、畜禽、时蔬等,原料广泛且易获得。所以常德桃源无论城乡百姓家中都会做,来了客人都要炖几个钵,否则不成敬意,三朋四友小聚,不炖几个钵不显气氛之热烈。冬季炉火熊熊,钵内热气翻腾、香气四溢,驱尽了严冬的寒气。就是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常德桃源人的甑钵炉子照样炖得热气腾腾,食者大汗一出,酣畅淋漓,胃口大开,所以常德桃源人乐此不疲,如痴如醉。

如果觉得《解析:常德钵子菜有哪些特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