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658期】(麻黄附子细辛汤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658期】(麻黄附子细辛汤

时间:2021-12-01 15:42:24

相关推荐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658期】(麻黄附子细辛汤

今日练习、

徐某某,男,32岁。思者耳鸣3月余,曾服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耳聋左慈丸、补中益气汤等60余剂皆乏效。

到诊:两耳内有蝉鸣之声,时或如风入耳,听音不清。查体质壮实,饮食、大便正常,小便日数次,色淡不黄,舌质淡红、苔白,脉浮,两耳内未发现异常变化。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麻黄附子细辛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经方临床医案练习【657期】

上期原医案

李××,女,十八岁。因感寒后发热四十余日不退,曾经中西医治疗,症状如故,前来就诊。症见:胸满、食少,日晡发热,恶寒踡卧,不思水饮,二便自利。面色晦暗而黑,舌润滑,脉沉细如丝。

查阅所服中医处方,有按阳虚治者,曾用四逆汤、白通汤;有按阴虚治者,曾用青蒿、地骨皮、鳖甲之类及甘露饮等,均无效。

按脉症分析,显系不足之阴症。滋阴固非所宜,但为何用扶阳之四逆、白通亦无效?反复思之,此症之发热,系太阳气机被寒邪郁闭,未能及时解散。太阳之里为少阴(足太阳膀胱与足少阴肾相表里),寒邪入里,真阳失运,此为伤寒太阳、少阴两感之重症。

四逆汤虽能扶阳,但不能驱邪外出;白通汤亦交阴阳之方,但所交者系心肾之阴阳(葱白引心中之阴下交于肾,附子引肾中之阳上交于心),不能交表里之阴阳,故无效。

此症之治,全在交表里之阴阳,温经解表,乃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处方:黑附片60克 麻绒6克 北细辛3克

此方,据清代医家郑钦安云:“乃交阴阳之方,亦温经散寒之方也。夫附子辛热,能助太阳之阳而内交于少阴。麻黄苦温,细辛辛温,能启少阴之精而外交于太阳。仲景取微发汗以散邪,实以交阴阳也。阴阳相交,邪自立解。”

翌日复诊:服药一剂,发热竟退,余症亦减。宜扶阳抑阴,交通心肾阴阳,处以下二方:

第一方,四逆汤:黑附片60克 干姜12克 甘草6克

第二方,白通汤:黑附片60克 干姜15克 葱白3个

上二方,交叉各服三剂后,精神大佳,饮食增进而愈。

按语

《内经》谓:“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素问·热论》)所谓“两感”,指阳经与阴经同时感受寒邪而致病,亦有表里同病之意。在《内经》时代.尚无完善治法,故列为“死症”。至仲景时代,则发展了《内经》理论,丰富了临床治疗方法。这是一大进步。

《伤寒论》就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而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发热为太阳经感受寒邪,脉沉为少阴阳气不足,两感症也,故创麻黄附子细辛汤,交表里之阴阳,温经散寒,扶正祛邪,使邪祛而正不伤,扶正而不碍邪。药仅三味,配伍周详,效采很好。

本例即典型之两感症,若不急扶少阴之阳,开太阳气机,则两感之邪难有出路,烦不易治。用脉黄附子细辛汤,实属有是症,立是法,用是方,故危重之症亦愈。寄语学者:凡治外感诸症,必须熟悉六经错综复杂变化之机制,则病情自无遁形,而施治始可中的。

学习经典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怀娠腹中㽲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各家论述

《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医方集解》: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

《古方选注》:用麻黄发太阳之表汗,细辛散少阴之浮热,相须为用。欲其引麻黄入于少阴,以出太阳陷入之邪,尤借熟附合表里以温经,外护太阳之刚气,内固少阴之肾根,则津液内守,而微阳不致外亡,此从里达表,由阴出阳之剂也。

如果觉得《经方临床医案练习【658期】(麻黄附子细辛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