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

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

时间:2023-06-28 00:59:16

相关推荐

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

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 ——晋城市以“一创三联四量化”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做法

范丽霞

12月13日09:33来源:

近年来,晋城市针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如何创建、党组织和党员如何服务、服务效果如何评价等问题,出台了《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推动党员服务群众常态化的意见》,提出并建立了“一创三联四量化”工作法,围绕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这一总目标,通过建立上级党组织联系和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党员,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量化标准、量化积分、量化考评、量化落实的链条式制度体系,推动全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一、实施“一创”目标,让服务群众有方向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达到什么标准,实现什么样的工作目标?晋城市有效探索了“四个有”的工作模式:一是有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市县乡村全部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其中市级中心1个,县级中心6个,乡镇街道站点84个,村级服务点2333个。二是有能力突出、带头服务的志愿队伍。组建三大服务团队,以全市1400余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为主体的服务团队,每人包联一个重点企业、一个重点项目、一个贫困乡镇、一个偏远山村,开展访民情、知民事、解民忧活动;以4.5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为主体的服务团队,到居住地报到发挥党员作用;以市县乡村2万名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服务团队,在基层服务群众开展志愿活动。三是有科学规范、务实长效的服务机制。建立了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公开承诺、积分考核、服务公示、“服务之星”评选等制度,确保服务群众工作有制度保障。四是有成效明显、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业绩突出,切实做到了党建和发展互促、党建和发展双强。工作得到上级党组织认可,党员、群众对党组织工作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构建“三联系”体系,让发挥作用有平台

按照“全员行动、我为大家、人人受益”的服务理念,建立了党组织和党员互动式联系、经常化服务目标体系,实现上级党组织联系和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党员、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立体化网络,让党组织和党员服务覆盖每一个角落、惠及每一名群众。主要是开辟了三条服务通道。

(一)上级党组织组团式服务惠民生。按照“一个服务片区、一个志愿团队”的原则,各级党组织依托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单独或联合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党员干部带头加入志愿队伍,积极带领有志愿服务意向和能力的党员开展开放式、立体化、全方位志愿服务。上级党组织主动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政策、资金、技术、人才集聚优势,每季度至少参加一次志愿活动,与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党组织和生活最困难的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制定落实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为结对对象提供各类优质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政策宣传、卫生医疗、法律咨询等服务队1672支,25702名党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今年“七一”,市委向全市党员志愿者发出倡议,启动“党员志愿服务在基层”活动,向各行业党员志愿服务队授旗,同时建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协会,制定了党员志愿服务章程,提升了党员志愿服务组织的知名度和整体水平。例如,市红十字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在建设路等10余个社区开展医务救护知识、应急应变知识、自护自救知识培训,在泽州县发生的河南大巴客车重大事故中,他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救助。今年国庆节假期,全市150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城乡,累计为基层单位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800多个。

(二)基层党组织网格化管理促统筹。市委坚持加强城乡统筹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要求农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在本区域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基本情况台账,通过组织党员志愿服务、党员互助小组、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让本区域内的每一个党员都纳入组织管理,享受到组织服务。一是住地报到亮身份。今年8月,市委出台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居住地报到工作的通知》、《市县四套班子成员到联系居住地报到工作方案》,市委书记张九萍带头到秀水苑社区报到领岗,结对帮扶困难户陈尹。市、县四套班子其他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持《党员联系报到单》和《党员在社区(农村)服务项目申报表》,积极踊跃到本人居住地党组织报到亮明身份,主动向党组织提供个人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及专长。目前,全市45998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在居住地报到,报到率达到90%。二是进入网格亮职责。所有不同类别的党员就近纳入所属网格,将党员自身专长与服务时间,党员爱好和组织需要紧紧结合起来,填写《党员在住地服务项目申报表》,从扶弱济困、便民利民、就业指导、治安维稳、环境保洁、医疗保健、宣传教育、文体娱乐、心理疏导10类岗位中自由选取一项或多项进行服务。三是志愿服务亮承诺。在居住地就志愿服务事项作出公开承诺,服务住地建设、服务居民群众、服务困难群体,开展与困难党员结“穷亲”、与流动党员结“远亲”、与年老党员结“特亲”活动,结对联系一名困难党员、一名年老党员、一名流动党员,让党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定期填写《党员在社区服务动态积分卡》,每季度向所属单位、流出地党组织进行反馈,作为年度考核、民主评议、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三)党员干部结对子帮扶解难事。为实现对困难群众的帮扶主体不交叉、帮扶资源不浪费、帮扶对象不遗漏,我们把最需要关心帮助的困难群众信息收集起来,由党组织牵头,通过“自愿+协调”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联手开展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活动,做到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全覆盖”。一是建立网上“两库”。在网上建立了党员信息库和困难党员群众信息库,可进行党员个人信息查询,也可以按照党员个人专长或意向进行分类查询。目前,共收集困难党员、特困群众、下岗失业工人、留守儿童等20类9127名困难帮扶对象,全部实现由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进行结对帮扶。二是开通“党群联系”窗口。建立了“365”党员服务平台,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在职党员、党员志愿者“三张服务网”,党员服务站、365网络、七一邮箱、党建论坛、12371电话、党员名片“六条服务通道”,立足岗位服务、定时集中服务、随时就地服务、结对帮扶服务、发挥特长服务“五种服务方式”,真正把分散在各单位、行业、系统的帮扶资源整合起来,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县建立共300万元的“生活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带动整合其它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打捆进行结对帮扶,对4429名特困党员、群众进行了及时救助。三是提供“家庭保姆”式服务。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为困难群众安装了“电子服务保姆”呼叫系统,通过“365党员志愿服务”网将各级党组织服务中心站点、结对子党员和困难群众通讯系统连接,困难群众一有需求,随时随地可通过“电子呼叫”系统与服务中心和党员进行对接,实现点对点的精确帮扶和点对面的快速传递,做到“一秒钟求助、一分钟回复”。

三、建立“四量化”机制,让服务成效有考评

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成效难评价,志愿服务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我们在“365党员志愿服务”平台上建立了“服务积分”管理系统,将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开展服务活动的情况进行量化标准、量化积分、量化考评、量化落实,对服务开展有力的党组织和党员给予激励,从而充分体现党组织和党员的巨大活力。

一是量化标准,双向承诺。按照党员年龄、服务岗位、活动能力等特点,将党员精细化为任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和年老党员四个类别,分别确立不同的考评要点和量化标准,给予不同的基础分值,年龄越小、职务越高的党员给予较低基础分值,年龄越大、服务能力越弱的党员给予较高的基础分值。每年年初,每个党员根据分类定标的要求,在本职工作单位和志愿服务岗位作出双向承诺,经所在单位和服务地党组织审核后,在“365党员志愿服务”平台上进行公示,有效激发各类别党员尽己所能发挥作用。

二是量化积分,动态公示。围绕履行义务、岗位履职、服务社会、参与活动、党员承诺、结对帮扶等方面明确计分标准,纳入积分管理,建立统一的党员积分台账。针对党员表现,每一个指标项都设置了动态累积计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如党员参加一次帮扶活动加0.5分,参与一次志愿活动加0.3分。党员每月按服务情况申报个人积分,累积积分按季度、半年、年终在网上公示。通过用数学的方法来了解掌握党组织和党员的发展动态,用精确的数字和分数来作为党组织、党员参加服务的衡量标准,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概念化、模糊化的问题。

三是量化考评,评星晋级。为了切实加强“服务积分”的结果运用,我们对党组织和党员采取评星晋级制度,党组织或党员个人积分在90分以上的为五星级,80-89分为四星级、70-79分为三星级,60-69分为二星级,59分以下为一星级,每达到一定积分,自动晋级为“N星级党组织”或“N星级党员”。评星结果同时挂在网上和党员户大门上,“谁是党员、谁好谁差”,群众一看就知道。

四是量化落实,奖勤罚懒。对当年在同类别党组织或党员中列前5%的,授予“党组织先进之星”和“党员优秀标兵”称号,在政治荣誉、评先评优、经费补助方面给予优先,并可在本区域范围内享受免费进入景区、游乐场、文教设施,免费乘坐公交车等福利待遇;户籍不在本地的流动党员,还可享受落户、上学、住房、创业等优惠政策扶持。

通过“一创三联四量化”为载体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升。一是凝聚了合力。“一创三联四量化”便于基层操作,使基层服务型党建工作具体化、有形化,特别是把有限的社会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细致入微地落实到每一个点上,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党的凝聚力量。社区群众概括社区工作过去是“高楼大厦下、支部锅炉房;居民找不到、服务跟不上”,现在不仅四级服务网络建立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在党员与党员之间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党员与群众之间结成帮扶对子,而且社区有集党务、政务、民生于一体的服务中心,划分了覆盖所有辖区的社区服务网格,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化解身边矛盾,让群众真正看到了党员的作用。二是增强了动力。通过构建党员干部服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真正把广大党员干部置身基层和一线,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各级组织的关怀,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而今,服务型党组织遍布全市城乡,基层广大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求真务实、重信守诺,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使大家看到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党,许多群众由衷地说:“党员说话我愿听,组织办事我放心”。三是激发了活力。通过实施量化积分、网上排名、评星定级,拉开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等次和差距,促使党员在思想上向往“得星”,行动上努力“争星”,让很多服务排名靠后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压力倍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之间你追我赶的氛围已经形成,涌现出一大批社会管理明星、创业带富明星、文明和谐明星和服务群众明星。

(作者系中共晋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如果觉得《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