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失眠网 > 来楚生:此谓诗 书 画 印四绝名家 当不为过

来楚生:此谓诗 书 画 印四绝名家 当不为过

时间:2019-03-23 01:30:25

相关推荐

来楚生:此谓诗 书 画 印四绝名家 当不为过

​博山美术馆 -03-23 10:08:17

在现代艺林中, 来楚生是一位才情丰沛、艺术风格鲜明,书、画、印三绝的著名艺术家。他的书、画、印既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亦有可贵的创新精神,能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自成一家,开风气之先。著名国画家唐云曾评价说:“来楚生先生书、画、篆刻无不精妙,而于书,篆、隶、正、草均熟中求生,刚健婀娜,平正憨辣,气势磅礴,不可名状,允推当代杰手;画从书法得来,清新横逸;刻则运刀如笔,饶有奇致,皆不涉前规,开生面者也。”

四体书屏

出生望族 人生多辗转

来楚生晚年曾刻闲章一方曰: 生于鄂渚,长于浙水,游于沪渎。侧款为:刻近二吴风范,志我一生萍踪。简洁明了地自述了生平概况。在这方寸之间,作者镌刻下的不仅仅是人生志向,更是漂泊多舛的人生历程,让人无限遐想,感慨万千。

长河来氏,被誉为“两浙巨宗”。来氏家族十分重视对族中子弟的教育,创立社学义学,以耕读传家,数百年来人才辈出。

不幸的是,来楚生的曾祖、祖父去世较早,家道中落。传到他父亲来荫基时,日子更加艰辛。为谋生计,来荫基在“是非之地”武昌捐得一个小官。1903年冬,来楚生在武昌出生,其时正处于满清末期,八国联军已攻入北京,整个社会风雨飘摇、动荡不安、战事不断,这凄风苦雨中的一声啼哭,似乎注定了他一生的艰辛。

8岁那年,武昌起义打响,他父亲只得带着全家老小在兵荒马乱中回到萧山老家。没过几年,父亲在穷困潦倒中去世。这一年,来楚生13岁,家庭的重担不可避免地落在了他这个长子的身上。幸好族中有一位贤德的婶娘颇具慧眼,将来楚生视若己出,资助他读书上学。

来楚生从小喜欢刻石、画画,而且禀赋超人。但当时世道混乱,书画被认为无用之技。为前途考虑,中学毕业后,来楚生决定投考燕京大学法律系。不巧此时祖母过世,待事后赶到北京,学校都已经开课了,他只好留下来备考次年的春季班。到了次年,却被告之春季班不招了。当听说上海美专在招生时,来楚生毫不犹豫,赶回上海考取了美专。

在美专时,来楚生与年轻的教授潘天寿先生志趣相投,亦师亦友,经常请教和切磋技艺,使他在艺术道路上获益良多,不仅打下了牢固的艺术基础,也奠定了终其一生的事业。毕业后,他移住杭州,以卖画为生,并常与潘天寿、唐云等人集聚“莼社”,开展书画活动。抗战爆发乃举家移居上海。一九五六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他进入画院担任画师,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心情比较舒畅,能专心于艺术,过上了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然而,命运对他是不公的,一九六一年前后,病魔又找上了他,严重的胃病和肺病,致使他最后的十年一直在病假中度过。

来楚生出生和生活在一个激烈变革和社会动荡的时代,一生坎坷。但来楚生无疑是一个精神的富有者、一个艺术殿堂的富有者。

与艺相伴 一任风雨磨

花卉图

来楚生先生以书、画、印“三绝”驰誉海内外。至于哪一绝最佳,却颇多争议,他自己的排序是:书法、篆刻、绘画。

就书体而言,来楚生正、草、篆、隶皆工,尤以草、隶冠绝一时。他信服“始入手须专宗一家,得之心而应之手,然后旁通曲引,以知其变。虽为海派书坛之代表人物,来楚生似乎并没有受到以沈尹默为代表的海派帖学的影响。

其草书流畅、淳厚、洒脱,以晚明表现主义书风为皈依,在创作观上完全厘清了书法、审美与实用的分野。通观来先生的行草书,可贵之处在于学习传统而不为传统所拘,入帖时进得深,出帖后离得远,真正是独辟蹊径,自创新体,又不急功近利,扎扎实实地做到了大器晚成。

在隶书上,他从汉碑、简书以及清人隶书中窥到隶之真髓,并融而化之,自成一家。

他避开了以碑立场来诠释其书法艺术,而是出之以帖学,尤重气脉的畅达和笔道的遒润,使其有别于汉人,并有别于清代诸家,将隶书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度。来楚生书法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学习、变革、成熟三个阶段。60年代以前主要学习黄道周。

60年代加学二王、颜、米以及倪元璐。到70年代的第三阶段,巩固和提高新体,使之趋于成熟和老练。一九七三年,他在胃病手术后的暂时性康复期,爆发出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并加速向自己的艺术顶峰冲刺,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泼辣奔放、厚重凝练,流露出他特有的神采、性情。

“扬州画舫数前贤,南北吴齐六十年,几辈风流日辽邈,新声留与世间传。”这是谢稚柳先生对来楚生绘画的赞誉。来先生的画,以意笔花鸟画最负时誉,用笔用墨极为讲究,浓淡枯湿尽显变化,神情意蕴跃然纸上,一花一叶、一鸟一鱼生动传神,意趣盎然。他出色的造型能力和蕴藉的笔墨处理能力,使得作品在简简单单之中却意味深远、匠心独具、妙境天成。

抗战时来楚生迁居沪上,他的鬻艺生计与当时海上艺术名望甚高的吴昌硕、王福厂相去甚远。来楚生的画风拙朴浑厚,不讨时人欢喜,唐云等朋友都曾力劝他改变,但他却不愿向市场妥协,仍沿袭自己喜爱的路子往下走。他曾刻有一方朱文印“墨妆”,印款曰:“余画多水墨,不喜施脂粉,以迎合时凉也。”表现出了一个艺术家不迎合、不媚俗的气节和对独特艺术风格的坚持。

“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来楚生这位充满纯真艺术感受力和创造精神的艺术大师,在艺术园地里耕耘一生,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书画篆刻精品力作,也以自己的学养、品行、实践为我们揭示了艺术发展的规律和学习门径。

据统计,仅在1973年5月至1974年初冬,来楚生就治印100余方(自留的),作画200幅。书法方面,单是隶书,用笺纸将各种汉碑通临一遍,这些仅是他自定的“晨课”,外来的应酬更是无法统计。

苦心孤诣 刀笔著繁华

肖形印 佛

来楚生在篆刻上,可谓竭毕生之精力。从幼时受父亲启蒙,学书习画刻印,到学生时代得名师指点,系统学习画学艺理,再到教学鬻艺,终生不息的锤炼提高,为其篆刻艺术奠定了扎实基础。

来楚生的篆刻与其书画艺术一样,汲汲追求自己独特的风貌和意境,布局极具轻重、疏密之意,参差有致,奇趣动人,刀法纵恣,英迈爽利。方寸之间,或朴茂浑穆,瑰奇雄劲;或峻利爽洒,隽拔险劲,无不独具个性,自成一格。

来楚生独特的篆刻风格,得力于秦汉古玺的古朴苍秀,汉将军印的酣畅纵逸,吴让之、吴昌硕的流利、浑厚。但“贵能深造求其通”,入古而出新,在大家林立之际另辟新径,顽强地表现自己的面目。

来楚生独特的篆刻风格,更得力于他精湛的书法、绘画素养。来先生善于将其书法、绘画的郁勃之气倾注于印,因而呈现的一刀一笔无不是自己人品、胸襟、气质的表现,匠心独运,一派天机,使作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来楚生独特的篆刻风格是他长期辛勤探索的结果。他主张要大胆创新,却又反对率尔操觚,徒求速效,行不由径的做法。来楚生曾多次提到“西泠八家”中奚冈的论断:“近世论印,动辄秦汉,而不知秦汉印刻浑朴严整之外,特用强屈传神。今俗工咸趋腐媚一派以为仿古,可笑!”他最欣赏“强屈传神”四个字,这也正是他的艺术准则。

来楚生的肖形印被誉为印林中的一枝奇葩。他刻的肖形印用刀爽辣富有金石韵味,生肖、佛像、人像、花卉、草虫等无所不刻,以刀代笔,神态毕具,是集书法、国画、篆刻为一体的亦书亦画印作。他曾说:“我的肖形印与别人的是有些不同,要说经验,我只有两条,一曰向汉砖学习,二曰概括。”

所谓“志在新奇无定则”,来先生的篆刻作品,贵在“学古不泥,食古能化”,直至去世前的两年,他仍闭门潜心探索创作,不断地变法、求新,在生存困境中寻求精神的突围。

当代书画篆刻大家钱君匋先生曾云:“来氏刻印七十岁前后所作突变,朴质老辣,雄劲苍古,得未曾有。虽二吴(按:指吴熙载、吴俊卿),亦当避舍,齐白石自谓变法,然斧凿之痕,造作之态犹难免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能独立称雄于印坛者,唯楚生一人而已。”

【来楚生小传】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勋,号然犀。别号很多,有负翁、一技、木人、非叶、楚凫、怀旦等,晚年易字初生,亦作初升。书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今杭州市滨江区人。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书法研究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上海文史馆馆员。著有《然犀室印学心印》。辑有《来楚生画集》《来楚生法书集》《然犀室肖形印印存》《来楚生印存》等。

【来楚生故居】

在滨江区西兴街道的襄七房159号,有一幢建于清代中晚期的传统民居,现存一进院落,平面呈方形,院内房屋已改造,仅保留了入口的砖雕门楼。19,辛亥革命爆发后,来楚生先生曾随父母回到此地居住,直至上世纪30年代才离开此院落。,该建筑被列入杭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透过砖雕门楼向里看,典雅的花格木窗、精致的檐廊雕刻、古朴的青砖青瓦……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人们述说着这里的光阴故事。

作者:文/俞少平

如果觉得《来楚生:此谓诗 书 画 印四绝名家 当不为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